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6月2日 星期
绍兴市柯桥区鉴湖小学:
学生提前“上岗”,揭开职业面纱

图为修理队成员正在修理座椅。 (本报通讯员 沈怡祥 摄)

□本报记者 朱郑远

近日,绍兴市柯桥区鉴湖小学的“银行”开业了,这是学校职业启蒙课程及学生综合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校内各管理岗位的体验和职业探究等方面的学习,完成劳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的校内外劳动和学习任务,赚取“当当币”。有了“银行”,学生可以定期存取“当当币”,也可以用“当当币”兑换奖品、购买书籍等。

“模拟银行运作可以提升学生的财商和理财意识,这是社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同时‘银行’还提供管理岗位,供学生进行职业体验。”鉴湖小学校长范信子介绍。据了解,近年来该校实施特色职业启蒙劳动教育,通过岗位体验、专业化课程体系、家校社共育等方式方法,促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认识各种职业,初步形成心目中的“职业图景”,以便更清晰地找到人生发展的着力点。

校园“职场人”的劳动欢歌

伴随着叮当声,披着小马甲的学生手持木柄圆头锤,夯实铁钉,拧紧螺丝,把木楔敲入缝隙里……吱呀作响的旧桌椅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这是鉴湖小学校园修理队的日常工作场景。随着办学条件的逐年改善,新购置的课桌椅总是令人欢喜,然而每学期结束,总有些桌椅被损坏了。于是,学校成立了校园修理队,招募小小修理工,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其爱护公物的良好意识。

“在学校里,我和小伙伴合作修过柜门、课桌椅。”修理队成员努尔买买提告诉记者,自上学期加入修理队以来,他已经从“菜鸟”成功进阶为队伍里的“小师傅”,同时成为家里的劳动小能手,“家里的家具坏了,我也会修”。

“我们主要通过指导学生使用锯子、钳子、锤头等工具,讲解中式建筑中榫卯结构的特点和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总务处教师兼修理队顾问董喆介绍。如今,修理工这一岗位已成为校园内的“明星岗”,学生们有加固、加工等手工活儿的需求时,第一时间就会求助修理队。

除了修理队,鉴湖小学还向学生开放了其他的工作岗位。比如,阳光房内大树穿庭而过,向上生长,在总务处“聘用”的校园设计师们的巧妙设计、改造下,雨天,屋顶与大树间的缝隙处没有一滴雨落下。又比如,大队部为失物管理处“招聘”了“处长”及管理人员,在他们的管理下,衣物、水壶、书本……不同种类的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签字认领的流程便捷高效。

“银行经理”、兑换中心工作人员、文明劝导员、校园小交警……学校相关职能处室根据自身工作实际,设立了丰富多彩的岗位,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兴趣择业,成为一个“小小职场人”。

开掘职业启蒙课程体系“富矿”

前不久,学校智慧种植社团开展了一系列有机种植实验,同样的种子,同时播种,一半学生参与有机种植,另一半学生使用化肥和农药……有机种植在学校里如何实现?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社团发挥了作用。社团成员把午餐的厨余垃圾,如叶子、瓜皮、鸡蛋壳等放到堆肥桶里制作肥料。多次对比实验后,他们找到了最适合的厨余垃圾,最终制作出有机土壤基质。

最近天气炎热,垃圾“再生”研究2号工作场内的堆肥桶开始散发臭气,学生们赶忙制定了“除臭计划”。“我们参考了空气净化器的原理,运用滤网和活性炭,在桶的上方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净化器,臭气的问题迎刃而解。”社团成员金沛萱说,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有成就感。

“我们的社团就像一个小型化肥生产企业,研究技术并将其转化为应用。”在指导教师汤佳雯看来,职业体验并非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的。在制作化肥的过程中,体验化工行业的职业规范和工艺要求,在与种植社团的合作中,了解工业、农业等不同行业的特性和岗位特点,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又让学生对职业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也是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小学生职业启蒙”所倡导的——6年时间里,通过此课程群挖掘学生天赋,探究身边职业,感悟不同职业的职责和意义,逐渐树立职业梦想,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和交流的能力。

家校社合力“演绎”职业魅力

“饲养、育种、保健、训赛是信鸽养育的4项基本技能。”“信鸽培育有等级考试,分5个级别。”……去年,在学校职业启蒙课程“我的爸爸”展示中,二年级学生王羽捷的爸爸从专业角度带领学生了解了一个小众的职业——信鸽培育师,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

学校的家长讲师团由20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组成,已开展了90余场“生涯课堂”。此外,学校还建立了融合型职业启蒙教育教学团队。团队内不仅有骨干教师,还招募了各行各业的优秀家长代表和社会行业工匠。

“家长们来自不同行业,汇聚起来形成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通过恰当的家校互动方式,可以带领学生感受不同职业的魅力。”范信子说,“之前,一名‘劳模’家长进课堂讲述他的日常工作——清理下水道。他的分享让学生认识到‘职业不分贵贱’,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发光发热,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除了整合家长力量,学校还借助社会资源,设立校外职业探究基地。消防大队、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职业院校、民营企业等,都成了学生们开展职业体验的好去处。

我们的劳动课“秘籍”

Q:记者

A:鉴湖小学校长 范信子

Q:在开展职业教育启蒙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各个职业,而不是蜻蜓点水般的尝试?

A:除了鼓励学生参与职业体验,还要引导他们思考职业价值、社会意义。以“跟着家长去上班”“小小职场人”等职业探究活动为例,这些活动都是以问题和任务驱动的项目化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在活动开始前先搜集信息,对职业性质、工作内容等作初步了解;活动中,凭借探究任务单,通过“问、学、访”三部曲,了解职业的环境,探究工作的职责,感知工作的苦乐;探究之后还要“输出”,学校会举行“我的职业理想”征文、绘画等作品展评活动,让学生对自己探究的职业有交流、展示的机会。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