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学研修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5月26日 星期

把握好学校品牌建设的五个维度


□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 谭梅华

“文化立校,特色亮校”“品牌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等标语经常被立在学校最醒目的位置。然而,一些学校在品牌建设与文化打造方面存在着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品牌建设没有从学校的实际特色出发。一些学校的品牌意识不可谓不强,从五年愿景、三年规划到年度计划,再到学期补充意见,但品牌建设可以说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五年全变样。上级发文要“加强”什么,学校工作马上向那个方向倾斜。年年在讲特色,几年下来,却毫无特色。

二是对品牌的追求千篇一律。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很多学校却偏偏要把人都培养成像一个模子里复制出来的一样。不允许不一样、不鼓励不一样,这其实是现代教育最大的缺陷。

三是对品牌建设的意义理解不到位。为何要搞特色?为何要创品牌?如果目的与意义只是停留在让人家关注你,或者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上,就很容易进入“为搞特色而搞特色”“为创品牌而创品牌”的误区。学校应该认真考虑,创建出来的文化特色对于学生的发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四是品牌建设浅尝辄止,“名存实亡”。一个非常好的品牌项目,如果静下心来经营个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一定会有成果。可一些学校朝三暮四,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年换一个项目。如此一来,每个项目的开发都只是蜻蜓点水。若干年后,猛然发现,当初与自己同时确立特色项目的学校,已经将品牌打造得有声有色,而自己只能望尘莫及。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学校品牌呢?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实践与研究,优秀的学校品牌必须把握好五个维度。

一是“长度”,品牌建设需要一定的过程与历史。一所学校品牌项目的打造,一年两年打基础,三年五年不算长,七年八年见成效,九年十年也常见。没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只能是无功而返。凡是在当地有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学校品牌,哪个不是通过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甚至一代又一代的师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有收获的。杭州市钱塘高级中学的“沙地文化”是这样,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的“红色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学校品牌建设要耐得住寂寞,要板凳甘坐十年冷,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是“宽度”,即学校品牌建成后的辐射范围。优秀的品牌总是以点带面,以面带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全校各项工作提升与发展。如杭州市临安区衣锦小学以钱王文化为切入点,在校园内兴建钱王文化园、校史陈列馆、家训文化长廊、家风德育馆等,激励学生们爱国、爱乡、爱家、诚信、友善。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学校的品牌项目在单打独斗,没有与学校其他工作整体性、联合性地互动。这样的品牌项目充其量只能算是学校的一个亮点、一个突出成果,不能提升到品牌的层次。

三是“参与度”,即学生、教师、家长等各个群体能“全民参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长沙小学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以笛子为载体的学校品牌,创建目标就是做到三个“人人”: 教师人人会教笛子,学生人人会吹笛子,家长人人喜欢听笛声。倘若一个项目只有极少数师生参与,即使做得再好,也是不能长久的。

四是“高度”,即能给予什么样的参考、示范与榜样。优秀的项目虽然不能被复制,但一定可以被借鉴。通过对这一品牌的剖析,能给其他学校带来一定的参考意义。“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个好的品牌即使身居深闺,终有一日会一鸣惊人,直到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独树一帜。如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明德学校通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零打碎敲到系列开发,将学校特色与校本课程、校园文化三者有机结合,走上了全面提升的剪纸特色文化之路。

五是“深度”,即运用科研的方法与思维开展研究。学校在品牌建设中只会苦干蛮干,却不会总结与反思,就只能停留于操作层面,不能发掘出项目内部蕴含着的本质性与规律性的经验,就不能保证学校品牌的后续发展,离优秀品牌的树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