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5月26日 星期

县中何以崛起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云星 蒋如怡

“县中兴,则县域教育兴;县中强,则全县民心安。”县中作为县域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对县域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承载着当地老百姓的教育信心以及经由教育实现社会流动的期望。为推进“县中崛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县中发展的利好政策,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县域普通高中的教育生态得到了较大的转变。这主要表现为普通高中招生管理日益规范、跨区域无序招生得到遏制、高中教育投入逐步增长、欠发达县区补偿政策有序推进等。但就未来发展而言,仍需立足原点思考、综合施策,生态式推进县中高质量发展。

其一,转变观念,树立“县中崛起”的全局意识。在政策执行中,很多人认为县中主要特指县域头部普通高中“县一中”,县域第二梯队及以下的普通高中常常被排除在政策重心之外,存在一定的主体局限性。从现实与长远来看,县域头部普通高中的学生回县就业概率远远低于其他学生,县域第二梯队及以下普通高中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是未来的县域在地人才。他们的综合素养决定着县域人才的整体水平,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最可靠的人力支撑。就此而言,“县中崛起”应是整体意义的县中,包括县域内所有高中而非单指头部普通高中。“县中崛起”关系县域教育生态的整体革新,它不仅仅是个别头部普通高中清北率、重点高水平大学升学率的回升,更是县域中学教育的整体转型和全面变革,尤其要树立普通高中协同发展的全局意识,更需要统筹考虑县域普通高中的规模,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其二,多元参与,建立县中投入的长效机制。影响“县中崛起”的核心问题是投入不足且投入主体单一。从投入主体来看,当前投入主要是以县为主的政府单一投入。在时代发展的新背景下,首先,可探索试行县中教育管理投入层级变革。例如,可考虑省级统筹部分欠发达县区的县中投入,以及市域或市县联合统筹县中发展,尤其要对非重点的县中给予倾斜性、扶持性、照顾性的更多资源配备和条件保障,以推进县中的整体协调发展。其次,是增加社会投入。“县中崛起”可以考虑依托高校的人才资源,如通过与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对口支援、师资增援等形式获取外在支持,以提升县中的教育教学水平。此外,争取基金会等的援助也是一条促进“县中崛起”的有效路径。在县域财政难以有效满足县中发展所需资源的情况下,县中通过积极寻求基金会的援助与支持,解决现实困境。

其三,构建系统,营造“县中崛起”的良好生态。县中教育是县域教育的关键一环,对义务教育有着相互影响作用。当前“县中崛起”的外部生态正在优化,但县域内教育生态有待一体化布局与设计。要全面建立县域内小学初中一体化全面育人机制、健全义务教育全面发展指标和质量监测体系,为县中教育奠定基础。同时需根据人口规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统筹公办、民办教育发展,避免县域内学校、生源恶意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四,强化评估,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当前“县中崛起”的实践推进来看,存在以“重点高水平大学升学率”高低尤其是清华北大上线人数作为衡量“县中崛起”与否的误区。县中教育需要回归育人初心,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定位。对县中教育的发展评价急需扭转以升学率为导向的现象,尤其是要摒弃“一个清北遮百丑”“没有清北满盘皆输”的错误政绩思维。目前,个别地区县域主要领导政绩观存在偏差,过于重视县域头部普通高中的清北率,将其作为县中发展的单一指标,对县中整体发展影响较大,后续需强化对县级党委政府的观念引领和督导评价,以减少来自县域内、教育外的不当压力。

概言之,“县中崛起”需要秉持统筹治理的理念、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定位,并采取多元协同的生态式治理思路。在发展定位上,需要统筹县域普通高中共同发展;在教育目标上,需要从以学生的升学率为导向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治理思路上,需要综合施策、系统推进,由注重“外部输血”走向内部能力建设,全面建立县中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机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