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严州中学 赖忠林
一直以来,县域高中是县级行政区划的教育高地。县域高中一般集全县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于一身,曾创造出优异的高考成绩,将一批批优秀学子送进高校大门。
县中的挑战
随着时代变迁,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县域高中开始出现分化、塌陷等问题,县中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生源质量日趋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流动频繁,同时新生儿出生率不断下降,县级常住人口总数在不断减少。以建德为例,作为县级市,应届初中毕业生从2006年的近1万人减少到目前的3500人左右,在县中招生人数稳定的情况下,生源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当前高考日益趋向考查学生综合素养的背景下,县中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师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是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目前,县域高中师资队伍存在三大难题。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高考专业填报政策的变化和七选三学科赋分制等因素,七选三学科或“冷热交替”或“一热到底”,七选三学科教师出现“潮汐”现象,县域高中师资储备不够,很难从容应对此类问题。二是骨干教师流失加重。县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教师发展空间有限,这是导致骨干教师流失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还有大城市名校引才、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高中教学压力过大等。三是学科竞赛教练缺失。高水平大学招考方式日趋多元化,面对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学校缺乏专业的学科竞赛教练团队,无法开展学科竞赛辅导,不利于学生特长发展。
三是应对高考改革能力较弱。每一次的高考改革对于普通高中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对于县域高中来说,挑战大于机遇。县域高中在领会改革精神、提前谋划、精准施策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点。比如2023年浙江高考语数外三科开始采用全国卷,县中在掌握信息、调整备考方向等方面都普遍落后于省市重点中学,县中教师在全国卷的研究上不够及时,在复习备考的方向和方法上不够准确。这就使得县中在应对高考改革中很难跟上省市重点中学的脚步。
四是高校招生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高校招生有关专项计划继续对基础教育薄弱地区予以支持”。但实际情况是,县中学生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计划进入大学的比例远低于省市重点高中。
县中的期待
在困局中变革,在变革中破局。“县中崛起”是国家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大工程。我们期待社会各界人士集思广益,共谋应对策略,化“县中困局”为“县中崛起”,让更优质的教育普惠基层。
一是期待教育共富深化、实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以更强有力的手段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让县中学生也能享受到专家名师的精彩课堂,让县中教师有更多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让名校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深化、实化。以浙江省严州中学为例,自2016年加入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以来,逐渐形成适合校情的合作路径,实现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精准帮扶合作模式,为学校发展打开全新局面。
二是期待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一体化。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上有更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让更多优秀的教师来得了、用得起、留得住。
三是期待高校专项政策优化、合理化。各级各类高校可以制定专项政策,给予县中学生更多的升学机会。目前,高水平大学给山区26县和海岛县的县中提供了一些倾斜政策,希望以后这些政策也可以惠及其他县域普通高中,促进城乡教育公平,让县中优秀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高水平大学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