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3月28日 星期

桐乡打造25个科学工作室


□本报通讯员 姜 赟 李佳璐

走进桐乡市高桥镇骑力村,骑塘中心学校旧址的铁门右边挂着一块刻有“高桥街道骑力村科学工作室”的牌匾。这是桐乡市第一家科学工作室。

2020年以来,桐乡以科教融合为载体,努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新体系,形成“特色引领、全面发展”的科教融合新机制。去年,由桐乡市科学技术协会牵头,遵循“一镇一品、一校一品”原则,桐乡在全市基层资助建设了25个村(社区)及中小学校科学工作室,其中村(社区)11个、中小学校14个。

走进骑力村科学工作室,整个工作室划分出了科学教室、科技展示室等功能区,课桌上摆放了数台大屏电脑,黑板也配备了智能高清大屏。教室窗边的架子上,还展示着上周孩子们在这里进行科学活动的成果——制作酵素。

不仅是这几间教室,骑力村的文化礼堂、小桥港河道等也都成了科普活动的场所。在桐乡市科协相关负责人看来,“科学工作室不应该局限于一间教室或者是一间活动室,它的天地应该更广阔。”

骑力村科学工作室负责人、科普管理员顾新强说,工作室每周都有小活动,每月都有主题活动,寒暑假这里更是成了孩子们进行科学实验的乐园。骑力村科学工作室与相关基地合作开展科普夏令营、科普研学等活动,吸引了附近学校的学生来参加。科学工作室还邀请了少年宫、大专院校里的专家来给孩子们上课,通过“大教授”带小朋友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科学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激发科学兴趣。

在距离骑力村12.2公里的桐乡市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一群幼儿正在研发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屋顶酵素农场、鱼菜共生池、恒温实验室……为支持孩子们开展劳动实践和科学探究,幼儿园把科学的氛围感拉满,打造了全时域的生活游戏环境,让幼儿随时随地浸润在科学探究的环境中。如今,幼儿园用的都是孩子们制作的酵素洗手液、酵素肥皂。“我们围绕酵素开发了‘科+劳’三阶课程,分别是酵素制作基础模块、酵素发酵进阶模块、智慧农场拓展模块,通过集体教学、项目活动、节庆活动、区域活动等形式开展,让‘酵素劳育’助推幼儿品质发展。”园长李爱芳透露,这几年,幼儿园共减少厨余垃圾20多吨,制作环保酵素产品35624件,每月开展一次有害垃圾兑换酵素产品活动,共回收有害垃圾5万多件。

建立了科学工作室后,村和校都焕发了新的生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创建工作,积极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桐乡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