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丹丹
“不出校园,学习所爱,谁不喜欢呢!”舞台上,小主持人字正腔圆的发言,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不久前,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会在金华市站前小学报告厅举行,台下坐着的是婺城区所有小学的校长和入选2022年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白名单”的87家机构负责人。
“希望这次现场会,能为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婺城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刚认为,这张“白名单”背后寄托的是婺城区探索优质课后服务的努力和将“双减”政策落实落深的决心。校外培训机构如一汪活水,为学校的课后服务注入活力。然而,在婺城区,这“一汪活水”要顺利流入校园,需要跨过三道关。
严守准入关:白名单不是随便就能进的
“凡是进校园的人、事、物,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金华市“双减”工作督查组组长吴仲池说,他有着多年的监督工作经验。从2021年起,在吴仲池的指导下,婺城区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进行遴选。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2021年,该区共向社会分3批发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白名单”,入选117家,淘汰26家。2022年,共向社会分两批发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白名单”,入选87家,淘汰23家。
想进入这张“白名单”绝非易事,“白名单”的遴选要经历3项流程。一是机构自主申报、主管部门初审。区教育局统筹协调,区文旅体局、区科技局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主管部门分工负责初审,对照准入标准,从办学资质、从业人员资质、培训课程、社会信誉、容缺审核等方面严格筛选。二是公安机关和执法部门严格把关。法人代表政审发现有违法犯罪记录的取消该机构入选“白名单”资格,被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行政处罚的视情节轻重酌情处理。三是组织进校园“白名单”专家组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如发现存在消防隐患、空壳公司等情形,取消入选资格。
“虽然很难,但是很值得。”金华市乐程科技培训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志钢说,作为婺城区第一批进入“白名单”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乐程如今为7所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让科技走进更多青少年的生活,进入学校是最好的路径。”胡志钢坦言,进校园有些时候是“亏钱”的,但是比起经济效益,他更看重打开学校通路后带来的品牌效应。
“有犯罪记录这一项,是一票否决的。只有门槛设得高,才能筛选出优质的。”吴仲池认为,“白名单”的意义就在于,把学生交给这些教师,学校和家长都放心。此外,实地考察也是吴仲池非常重视的环节,他认为,材料可以写得很漂亮,但现场考察过,才知道一个机构真正的模样。
提升质量关:一个学校一套方案
“学校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实行‘5+2’课后托管课程多样化选择。”金华市站前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叶惠作为本次现场会的东道主,分享了站前小学课后服务的经验。走在站前小学的校园里,象棋元素随处可见,围绕“走好每一步,站到最前列”的教学理念,学校将象棋与劳动、运动、书法、礼仪一起作为班级普及课程。
“我爸爸现在已经不是我的对手啦。”六年级学生裴修齐骄傲地说,从幼儿园大班开始,爸爸就陪他下象棋。得知学校成立象棋社团,裴修齐立刻报名了。“可以跟认识的同学一起学,老师也教得好。”裴修齐说,他更喜欢在学校里学象棋。
除了象棋,国防教育也是站前小学课后服务的特色课程。“可光荣了呢!”六年级学生施迪文昂着头说,三年级时,他入选国旗班。除了国旗班,施迪文还参加了科技社团和足球社团。采访中,记者发现站前小学的学生几乎人人都参加了2~3个非学科兴趣社团,真正实现了在学校里学兴趣。这一切,得益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这“一汪活水”的注入。目前,站前小学的个性化课程分4大类30多个项目,有70多个授课班级,学生参与率达93%,聘用校外教师占比29%。
“利用45分钟的时间,让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金华市婺城区毛毳舞蹈培训中心负责人毛毳认为,校外培训机构进入学校后,要做很多改变。在摸索中,她发现,舞蹈培训机构在校内更多地要侧重学生行为习惯的修正,比如关注学生的脊柱健康,课程内容也可与音乐教材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融会贯通。说到收费,毛毳认为,机构进入校园要秉承公益性原则。
强化评价关:闭环的“卡扣”是学生满意度
“满意率低于70%取消进校园资格,满意率高于85%可以续签一年合同。”李刚认为,指标越清晰,越容易形成良性循环。要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这项工作做成一个闭环,出发点和终点都是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
据了解,2022年12月,浙江省委第一巡视组指出婺城区存在维护教育公平不力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婺城区委不回避、不推诿,专题研究,立行立改。区教育局着力落实“双减”政策,通过课后托管服务提升等多种方式让家长、学生有更多收获感、幸福感。
去年年底,婺城区“双减”专班组织教育、文旅体、科技、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辖区21所中小学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其中,对进校园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评价不够完善,是很多学校存在的问题。
每学期末,站前小学的学生都会收到一张评价表,对课后托管服务的课程和教师进行星级评分,五星代表最满意。此外,学校还通过风采节和智慧节等寓教于赛的形式,展示学生们在拓展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有规有距,有质有效,有声有色。”白龙桥镇中心小学校长叶燕萍用12个字总结了学校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工作。虽然是一所乡村学校,但是该校的课后服务课程毫不逊色,空竹、围棋、古筝、航模、婺州美食等应有尽有。学校通过舞台展演、作品展示和赛事展示3种方式,对课后服务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让家长看到扎扎实实的成效。
“下一步,要加大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的力度。”李刚介绍,随着校外培训机构的良性引进,对学校的教师而言,也是一种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