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3月24日 星期

事事打卡成了师生和家长的额外负担
——教师和家长们一天究竟要打几次卡?(续)
本话题可继续讨论——

段云成001

首先,家长是否认同和支持孩子在家打卡?如果家长不理解甚至反感,结果就会与教师预设的目标背道而驰。

其次,家长是否有方法和智慧帮助孩子完成在家打卡?如果家长只是简单强硬地执行,加码或者走偏,那么打卡行为就不是习惯的养成,而是变成生活的苦难,学生会反对或逃离。

再次,家长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完成在家打卡?如果家长平时忙得不可开交,就很难帮助孩子完成打卡任务。

一介武夫

打卡是数字化的结果,是信息化的产物,也是一体化的结晶。打卡的初衷是好的,就是借用网络的优势,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以及家长的监护紧密联系在一起,节省时间,缩小空间。

txqjw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不同的。学校教育侧重“学文化”,家庭教育侧重“学做人”,学校与家庭要各司其职。家长确实需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但像跳绳、家务劳动等活动更多地体现家庭责任。教师提醒家长是可以,如果因此要求家长打卡,就有点越俎代庖了,既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也增加了教师自身的负担。

芳 蕾

过去我们学校教师是一天打4次卡,后来调整为3次;托管政策实施以来,改为一天2次。

忘记打卡的教师,有一些是人在学校,因为太投入在某件事上,如教学。很多教师很优秀,却因缺签而被扣分,与年度考核优秀失之交臂,在评先评优上也失去了加分优势。因此,他们就会感到委屈,觉得学校规章不够人性。

极个别不认真教学的教师,自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要说签到规章制度不能约束他,就是领导找他谈话都没有用。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一天2次签到正好,太多没有必要。

txqjw

当然,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其完备的考评制度。打卡管理本来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因为打卡次数多而影响到教师的工作心情,那么制度设计就走向了反面。假如每天需要打卡三四次甚至更多,就是形式主义,学校需要反思。

一项新制度的出台要把有利于教师安心工作作为标准,统计、打卡、填表、准备台账资料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考评制度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跟风。对教师的日常考核应当对照教师年度考核要求,抓大放小,以引导和激励为主。

吴笔建

教师工作经常是连续性的,尤其是在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处理班级事务时,忙起来就会忘记打卡,等公示时已错过补卡时间。有些教师脸皮薄,觉得不好意思跟领导解释,考核时就吃亏。但有些脸皮厚的,即使迟到,也能找个借口,堂而皇之地补卡。

打卡制度本来应该是约束个别不遵守纪律的人,如果总是老实人吃亏,就成了摆设和鸡肋。

赵占云

说起打卡,今天我也忘了,在教师群里被点名。有时候晚上8点多,教师还会接到电话,说是没有完成打卡。

学生打卡源自习惯培养,现在学生大大小小的任务不计其数,不少任务需要教师和家长督促去完成,比如锻炼、阅读、劳动等。原本学生可以在家中自主完成,但是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习惯,只能通过打卡来刺激完成。

同时,布置的任务需要相应的数据反馈,获得数据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打卡接龙”,久而久之,事事打卡成了师生和家长的额外负担。我们一直讲减负,可是教学以外的负担却有增无减,值得深思。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