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应追随幼儿,设计满足幼儿需求的课程实施方案。
□温州市洞头区教育第三幼儿园 许晓晖
如何实现省编教材园本化?幼儿园可根据实际学情、资源、环境、特色等因素,通过主题审议的方式,用不同策略做支架,形成适宜本园教师和幼儿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
一、融合共生的主题前审议
幼儿园尝试在省编教材中适时适度地融合园本特色,使基础课程、特色课程既有自己的序列,又能相互融合共生,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宜的学习支架与资源。
(一)链接儿童,厘清幼儿“一验两点”
“一验两点”即已有经验、兴趣点、生长点。在省编教材主题前审议中,教师可先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与幼儿交流,梳理该主题背景下幼儿的已有经验,然后在课程融合前厘清儿童经验认知结构。
(二)分析教材,探寻主题“盲点盲区”
在通过教研形式进行审议时,教师可寻找省编教材主题中自身需要的、缺失的资源进行梳理,并形成课程“盲点”清单,为后续重构提供帮助。
1.细读省编教材,深研主题核心。如在对我园中班“缤纷夏日”这一主题审议和解读中,我们发现该主题关注的是儿童与自然,在小班、中班和大班教材的对比中,又发现都有夏天这一主题,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由于主题层次不同,呈螺旋上升状,于是我们对主题的内容做了减法与留白。
2.解读特色课程,梳理在地资源。我园地处洞头海洋特色浓郁的东屏小镇,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蕴藏着非遗资源,如古船木、贝雕馆、渔民画等。于是,我园创设了“非遗小作坊”课程,让幼儿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通过项目化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学会探究。
3.对比两类课程,聚焦融合。如在探讨“缤纷夏日”主题时,可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夏季的气候特征,感知夏天的美好。经过对人、事、物三维度审议,基于地方资源,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以“感受—发现—体验”为线索,将“非遗小作坊”融入“缤纷夏日”主题。
(三)重构留白,梳理两类课程共生方式
当厘清幼儿的“一验两点”与省编教材中的“盲点”清单后,幼儿园可利用筛选、重组、优化等手段,将自身的特色非遗课程以活动、集体教学、节日等形式融入省编教材的主题活动中,并重新梳理重构主题目标、网络、内容等,使主题真正融合,更加符合本园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广博生成的主题中审议
中审议是在前审议基础上实施后的中途回顾,它可以帮助教师从儿童视角、经验、兴趣与学习方式出发,对课程进行重新优化、调整。
(一)巧用kwl表
中审议中,我们采用复盘式的审议方式进行,运用kwl表回顾幼儿在前期主题实施中的问题,从而对主题活动进行微调。
(二)借助年段力量
在开展主题过程中,教师以年级为单位,组成课前审议小组,实现多元化的共享方式。资源共享,活动共享,材料、经验共享,用更为广博的视角,最大化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最后将知识与活动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形成课程资源包。
三、评价内化的主题后审议
省编教材园本化实施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问题,如教师会更多地跟着幼儿的节奏走,没有很好地重审目标。本园在发现该问题后,主动生成针对此问题的策略,即在主题后审议中进行评价、反思、内化,使省编教材园本化能真正落地生根。
(一)课程定位的反观
幼儿园借用不同层面的调查表和研讨活动,对整个主题进行反思,为新主题开展提供更多的新经验。
(二)游戏故事的展评
用游戏故事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是一个让幼儿成长看得见的过程,更是教师课程实施过程的一次梳理和思考。通过游戏故事展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课程内容,及时地捕捉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寻找更适宜的课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