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季 颖 通讯员 罗湘波)2月6日,宁波市教育局出台《宁波市学生体育美育“一生一技”“一生一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将通过3年的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2项艺术特长,实现“一生一技”“一生一艺”。此前,宁波市教育局已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行动方案》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严格落实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各年级在现有体育课时的基础上,每周增加1节体育课,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的10%。同时,要求开齐开好美育课程。小学开齐每周各2节音乐课和美术课,初中每周各1节音乐课和美术课,普通高中音乐美术课开设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各3个模块,累计不少于108节。
按照《行动方案》,宁波将建立分阶段分项目考核体系。根据体育美育专项技能特点,结合体育美育课程标准要求,针对不同年级段、不同的项目,制定“5+8+8+1”的达标标准体系,即将教学分为5个阶段,水平一(一至二年级)、水平二(三至四年级)、水平三(四至六年级)、水平四(初中阶段)、水平五(高中阶段),指定8个体育运动项目(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跳绳、健美操)和8个艺术特长项目(合唱、管弦乐、课堂乐器、舞蹈、戏剧、绘画、书法、摄影)作为学校专项技能教学和艺术特长教学的首选,并允许学生选择其他1个特长项目进行测试。
《行动方案》在师资力量方面也有较大的创新。建立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制度,优秀退役运动员可以通过先入职、后培训的方式进入到学校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岗位。开展学校体育运动训练名教练选树活动,每3年选树一次,选树宣传那些长期坚持在学校体育训练一线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教练员,通过名教练的示范作用带动宁波市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全面提升,并对名教练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此外,宁波还鼓励各学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体育、美育学习成长过程进行客观性记录,建立完整的体育、美育数字化档案。当前,宁波市教育局已在该市素质教育平台上建立全市学生的体育、美育大数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