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纯
11月2日,河南省新郑市教育局发布通报,新郑市第三中学刘老师在家上完网课后意外离世。据其家属反映,刘老师生前的最后一堂网课遭到“爆破”,有陌生账号反复加入课堂,并通过语音辱骂、强行霸屏等方式再三刺激刘老师,使其情绪激动,退出直播课堂。
这堂在混乱和失控中被迫结束的最后一课引发了社会关注,也使得网课“爆破”组织无法再隐身于键盘背后。所谓的网课“爆破手”,有专门的账号和团队,以恶意扰乱网课秩序为乐,常见的手段有开麦制造噪声、辱骂师生、放哀乐等,有时候一堂网课会出现10多个“爆破手”。
连日来,关于网课平台要筑牢安全“防火墙”、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网络监管力度等问题的讨论有很多,还有不少网友自发分享了网课防“爆破”攻略。毋庸置疑,这些都是维护网课秩序,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有效手段。但对于此类事件最直接的受害者——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却关注甚少。
网课“爆破”破的是什么?仅仅只是课堂秩序吗?显然不是,它打破的是每一位教师对课堂的尊重,更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尊严。令人痛心的是,“爆破”一节网课甚至不涉及高难度的技术问题,因为入侵更多是由某节网课上的学生主动发出“邀请”,为“爆破手”提供进入网课所需的会议码或真实姓名,理由不过是不想上网课、与某个同学之间有矛盾等。很多“爆破手”也是未成年人,他们往往不为利益,“爆破”只是为了享受观看课堂失控、教师失能所带来的快感。
疫情之下,当线上教学成为日常,很多教师自嘲为“网课小白”。面对网课平台或直播软件,他们的适应程度远不及身为数字原住民的学生们,却需要承担起主导者的角色。一边害怕,一边摸索,是不少教师特别是一些不熟悉网络技术的老教师的状态,但他们仍旧想尽办法去创新网络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无法忽视每一堂网课背后教师付出的心血,因此绝不能漠视网课“爆破”行为对教师造成的心理伤害。
面对线下课堂的突发状况,他们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而面对失控的网课,他们则只能求助于学生。师生角色由于网络知识技术差距而产生的互换,无形中已然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更不用说,当得知是自家学生“引狼入室”破坏课堂秩序并对自己进行人格侮辱时,教师会感到心寒与震惊,遭受极大的心理伤害。
当下,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许多学校已经设置了一系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课程与活动。但对于面对同样变化和挑战的教师,学校却往往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视而不见。作为成年人,相较于学生,教师的确拥有更强的情绪接纳力和心理调适力,但这并不是被忽视的理由。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先有“一桶水”,师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如此。只有师者内心灿烂,学子才能积极向上。
因此,学校必须要有更专业、更具针对性的举措,帮助教师筑起内心坚固的“防火墙”,松一松内心的“压力阀”,而不是把教师当超人,罔顾其心理健康问题。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是前提,亦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