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4月22日 星期

基于精准教学的过程评价与调整策略


●构建“精准课堂教学”,必须设计基于目标实现的教学评价。

□临海市回浦实验小学 杨灵君

“双减”背景下,精准教学是常态。教师唯有实时对教学目标的实施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在第一时间作出精准调整,才能不为各种课堂变量左右。这一过程对教师的即时评价和随机调整能力要求甚高,需要他们通过快速有效的评价方式,准确收集信息,把握学情,作出调整,为精准教学保驾护航。

一、运用交流式评价,快速获取学习信息

交流式评价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来收集学习信息。它的最大优势是能直接“镶嵌”于教学过程中,且实施过程相对简单,教师只需设计能够引发学生表达的问题即可。更重要的是,教师能随时从交流式评价中获得信息,从而为教学决策服务。

在运用交流式评价时,教师应特别关注以直接向学生提问的方式来引发他们的心理活动或反应,以及以正确的方式提出正确的问题。

发问时要紧扣预期目标。课堂提问时,教师首先要明确目标,知道“问什么”,再将目标转化成基本问题及其他具体问题。其次,需要运用开放性的高层次问题,保证所收集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作出推论的可靠性。再者,在提问时还要注意问题清楚、指向性明确,让学生明白要回答的是什么,该朝哪个方向回答。

候答时要注意把握分寸。不必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即刻作答。尤其是一些高层次问题,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换而言之,教师的提问如果没有候答,学生就可能难以回答,也就无法有效获取学生学习信息。

叫答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评价角度而言,叫答就是一种抽样,如果抽样不当,教师所获得的信息就可能发生偏差。因此,教师在叫答时要借助于分层抽样来确定叫答对象,兼顾好、中、差学生比例。

理答时要讲究回应策略。理答用得好,不仅能收集信息、获取反馈,还能获得一般提问所难以获得的深层次信息。因此,理答时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其次要避免急于判断。因为太快回应,往往会失去从学生回答中发现问题的机会。再者要持续追踪学生的思考,以便收集更全面、更深入的信息。

二、利用观察式评价,准确洞悉学习状况

观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非常灵活,能即时收集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或学生相互交流时的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等非言语信息,还能识别一些细微但重要的问题。

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观察优势,尽可能多地获取学生准确信息,教师一方面得清楚自己要观察的是一个希望增加的期望行为,还是一个不适当或非期望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系统化、结构化的观察方式,采用轶事记录等工具来获得更精准的信息。

三、运用嵌入式评价,准确获取达成情况

嵌入式评价往往以任务的形式把课堂中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间的联系和运用等元素融合在具体情境中,以此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当然,设计评价的任务应考虑可测、可评,还应注意评价任务设计要依据课中实情、与目标相匹配,以及能够让学生实现目标要求。这种评价应与学情相依存,不能局限于学生对知识认知对错的判断,而是要暴露他们的问题;形式要灵活,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也可以是相应的问答、表演、实验展示等表现性评价任务,通过观察方式来检测学情。

四、依据评价实情,实施教学调整

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各类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学调整;核心是根据教学实情,灵活、恰当地选择与当前实况相匹配的教学活动,以此实现精准教学。

教学目标调整应实行“微调”。目标虽然在课前已定,但在实际教学中一切都有变数,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比如根据单课时目标与多课时目标调整、前后目标顺序调整,以切合实情。

教学内容调整考虑“三维”。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进度的快慢、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课堂教学资源的广度三个维度进行教学内容调整。

教学材料生成实行“三顺”。面对灵动、随时生成的课堂,教师可以实行“三顺”:一顺“提前生成”,顺着学生实际情况将“后面教学”前置;二顺“学生思路”,顺着学生的思路灵活调整预设的问题,精准理答;三顺“错误生成”,顺着学生的错误,再变“错”为宝。

教学问题调整实施“三化”。在实际教学中,对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难题,教师需要进行点化:一可转化题型,进一步探究;二可点化提问,教师及时捕捉问题的亮点追问,抓住问题的矛盾反问,选择问题的关键设问,紧扣问题的难点导问;三可深化问题资源,面对有价值的问题,采取顺势蔓延、乘胜追“思”的深化策略,求得意外收获。

教学方法调整讲求“三适”。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从是否能适合教学目标达成、是否能适应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是否适宜教学推进三个角度,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多元整合,以求精准高效。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