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师周刊·全民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11月5日 星期

只看见学生还不够,要看见每一个学生

书 名:《看见每一个学生》
作 者:殷会荻
出版者:上海教育出版社

□慈溪实验中学 吕新辉

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看法比较模糊、抽象、脸谱化,这跟教师要面对一群学生的职业特点有关。但学生是个性鲜明的独立体,想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就不能拿一个固定模式去生搬硬套,而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从眼到心去“看见每一个学生”。这有难度,但很重要,殷会荻在自己的著作《看见每一个学生》中为我们介绍了她的实践探索和深度思考。

一、在教学设计中“看见每一个学生”

在《天上的街市》一课的教学中,殷会荻提了个开放性的问题:“大家想想看,那些‘世上没有的珍奇’会是些什么呢?”

看似随意,实则讲究。经过一番互动,学生理解了诗歌要讲究“美”的意境。不对“珍奇”下定义,就会给学生的言说留下巨大空间。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具有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意识,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言说,引导学生辩驳,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而非“教师”和“一部分学生”的课堂。

二、在师生交流中“看见每一个学生”

学生喜欢较真,喜欢讨论,这是思维有活力的表现。当学生在讨论中出现不同见解时,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话语权,这本质上就是尊重学生,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一样,是常见的交流方式。殷会荻写“下水文”,与学生比拼,承认自己的不足,肯定学生的能力,理解学生的苦恼,给学生当绿叶。

她说:“懂得,也就谅解了他们,也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在上地评判。”

教师的真诚能换来学生的坦诚,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刻影响。

三、在个人成长中“看见每一个学生”

在校上学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但不是唯一的阶段。教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如果从整个人生成长的角度来看,他们的问题或许不是问题。

看见学生,才能唤醒学生,才能通过学生“一厘米之变”带来本质转变。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迪和思考远远不止这些。书中的故事让我重回教育现场,真切地感受教师直面教育难题的从容、机智、勇气和力量。

请允许我借用殷会荻的话语来重温这样的感受:“可能我有些固执,但我就是喜欢跟别人不一样的小孩。”“第一件事就是教学生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有些手段即使有效也不该用,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育人。”“我希望我的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每个人都心底磊落,脸上有光。”……

这些闪耀着“看见每一个学生”理念之光的句子,你看见了吗?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