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9月15日 星期

对待变相学科培训需堵疏结合


●如果应试指挥棒得不到有效扭转,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导向下,各种变通之法便可能会层出不穷。

□胡欣红

“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掩人耳目,利用咖啡店打游击……近期,一些地方相继出现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的问题。

为此,教育部近日发布了《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须在培训主体、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同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对于隐形变相学科类校外培训形态,“一经发现,坚决查处”。

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其实早在预料之中。“双减”政策落地之时,就有人担心一对一家教会盛行起来。当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曾表示,对于学科类培训可能转入地下或者家庭来开展这种违规的学科类培训,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

“双减”是关乎孩子健康成长乃至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住家教师”“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等隐形变相的学科培训,无疑会严重干扰“双减”政策执行,尤其会让那些本来心存疑虑的家长滋生新的教育焦虑,给改革推进造成阻碍,必须露头就打。

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这种打擦边球的行径不能放纵,但也需要理性看待。谨以“新家政”为例,其中潜藏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是否受欢迎值得商榷。简而言之,对住家教师来说,存在工作时间长、缺乏劳动保障等职业风险;对雇主而言,花大价钱将孩子的教育交给一个新兴而又尚无规范的“新家政”,效果也需要打个问号。有鉴于此,相信供求双方也会多一份冷静。

对待隐形变相的学科培训,更需要在治理上堵疏结合。教育部通过分析研判发现,隐形变相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的重点是查处对象、查处主体和如何查处,难点集中在认定、查处和监管环节。针对隐形变相违规培训问题,《通知》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面对“认定难”“查处难”监管难”,要求通过建立辨别机制、落实属地管理、强化监管执法等织密监管网络。

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校外培训的虚火之所以一直难以有效降下来,与客观存在的“刚需”分不开。如果应试指挥棒得不到有效扭转,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导向下,各种变通之法便可能会层出不穷。

正因如此,“双减”政策出台之初就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除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之外,还要发动社会力量,积极给学生创造有意义的节假日来加以疏导。在校内“吃饱”“吃好”了,节假日有了去处,家长安心了,隐形变相的学科培训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落实推进过程中遭遇一些新问题,不必惊慌。只要能真正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全链条推进,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