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秦钰阳
下课铃声响起,淳安县梓桐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又迎来了一天中最期待的大课间活动:除了广播操、跳绳等常规项目外,还能体验VR眼镜、乐高机器人、足球训练桩等分布在校园各个角落的新设备。“为了避免课间学生们在教室里埋头写作业的情况出现,我们特地设计了趣玩中心、体训运动场馆、‘马云XIN乐园’、智能图书角这四大空间,把大课间活动做成了一门课程。”校长方星介绍,开设“快乐XIN课间”课程是该校落实减负的举措之一。
梓桐镇中心小学位于淳安县西南部,距县城约40公里,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寄宿制小学。全校200多名学生中,有一大半都是留守儿童。过去十几年,受生源流失、师资薄弱的影响,该校的课堂教学普遍“重负低质”。为了改变现状,该校于2017年从调整制度、规范管理着手,逐步推行“减负提质”的改革。
“乡村学校减负首先要从教师着手,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推行。”方星介绍,起初,他在不同场合讲述发生在校园里的教育故事,以此唤醒教师们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而后再通过教师绩效考核、常规检查与民意测评等手段“倒逼”教师成为减负的主力军。2018年,他终于带领教师团队打出了一套强有力的“减负组合拳”。
第一招是在制度上给教师立下“减负规矩”。“我们对早间、午后、晚间这3个时间段作出调整。每天大课间活动一开始,各个班级的学生都必须出来运动。而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教室里一个学生也不能留。”方星说,通过从学校制度层面保证学生的运动、睡眠时间,孩子们从教室里真正地解放了出来。紧接着,第二招是推行“睡前阅读半小时”计划和“听广播做好梦”计划。该校不但为此增加了学生寝室的照明灯、添置了广播站、购买了一套睡前故事,而且以“零空铺管理”来改变学校教师过去加班加点辅导学生的行为。
针对各科作业不平衡和家庭教育不给力等问题,该校施行了“作业一本通”计划,力图通过学科协调、家校携手、控制教辅等方式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这是该校打出的第三招。学生作业由科任教师布置,并且需要通过同伴核对、家长签字、班主任批阅等环节完成。每周,教导处会进行监督,控制各学科的作业量;到了期末,学校还会开展优秀练习本评比和创意作业评比。
在方星看来,培养兴趣特长从而帮助乡村孩子专注于喜欢的事也是一种减负策略。于是,该校在每周四下午开设了一个半小时的社团课程,手工、美食、科技、书法、绘画、足球等14门课供学生自主选择。到了周五,学生还可以参加“田园少年宫”,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2019年年初,该校又出了新招。基于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学校推出了1个宿舍“教练”带6个学生的“幸福6+1”教育管理模式。方星解释说,“教练”是多重角色的,他们既是孩子们的导师,又是孩子们的代理父母,也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同伴。在“教练”的陪伴下,学生们已经参加了多次游学活动,如去户外郊游、参观名企名馆等,甚至包括跨市研学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