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嘉绿苑小学 王秀华
“家访”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多数情况下,一次家访往往是不够的,不断地跟进家访,既是帮助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增进家校互信的过程,是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提醒教师:在家访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家长的不同性格,要选取不同形式的家访“跟进”策略。“跟进式”家访策略,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优势,弥补个人不足,并在良好的环境下得到健康、快乐、长足的发展。“跟进式”家访主要有三种策略:
一、 豁达开明:“直奔主题”式
这是一种普遍性的“跟进式”家访策略。面对普遍性、原则性的问题,教师一般可直奔主题,直接与家长沟通。这样的跟进沟通方式简洁明了,可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情况。
【案例举隅】我爱书法之“经验引导”
书写汉字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但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不但讲究握笔的姿势与手腕指尖运笔的力道,更考验书写者对字体结构的观察能力与细节处理能力。对起始年段学生而言,学写汉字更是重中之重的学习内容。然而,一个学年结束,笔者所在班级的39名学生,绝大多数都存在汉字书写问题。
于是,笔者持续在班级群里跟进学生的书写情况,并进行书写指导。同时,不断和家长沟通交流,引导家长协同指导。具体策略包括:
1.播撒自信种子,直击主题。面对豁达开明的家长,教师可以少一些顾虑,直接真诚地沟通即可。
2.突出进步,不吝告知。低段学生的家长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焦虑情绪,此时迫切需要与教师及时沟通。这就需要教师不吝惜言辞,将孩子的优秀之处真诚告知,给孩子和家长更多自信。
3.明确指引前进方向。面对自信的孩子与开明豁达的家长,教师的不吝告知,会让家长更有信心,更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同时,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这类家长也更希望教师能明确指引适合孩子发展的方向。
二、 敏感自卑:“旁敲侧击”式
每个班级里,或多或少会有几个“特殊”家庭的孩子。面对这类孩子的家长,需要教师智慧地跟进交流。并且,在后续沟通孩子的问题时,要选择委婉的方式,旁敲侧击传达理念。
【案例举隅】我们爱孩子之离异家庭团圆记
墨墨原本是一名活泼开朗的男孩。一次,笔者无意间从孩子口中得知,父母离异了。新学期开始,孩子就跟着母亲生活,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
一个学期下来,一些不良行为开始出现在墨墨身上。与孩子母亲多次沟通,她都积极配合,但效果甚微。一次课堂作业中,孩子写道:“我十分想念在千岛湖工作的爸爸。”笔者借机与孩子父亲沟通,但孩子父亲对孩子改变的原因只字未提。
六一儿童节时,笔者送给孩子一套关于亲子教育的绘本,并告诉孩子:“老师特别喜欢看到你阳光、乐观、善良的样子,希望你能一直保持。”回家后,孩子将笔者的寄语转达给家长。收到家长的感谢信息后,笔者委婉地表达了对孩子的爱和对孩子消极状态的惋惜,希望父母双方都能对孩子加强关注。
后来,孩子焦虑、暴躁的情绪渐渐得到缓解。一段时间后,孩子父母发来信息,告诉笔者,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决定复婚。
因此,面对“特殊”家庭,教师可以采用“旁敲侧击”式沟通策略。
1.特殊种子,因材施“肥”。“特殊”家庭的家长,往往回避与教师的沟通机会,有的甚至害怕与教师沟通。因此,教师要用心思考,采取有技巧的家访沟通策略。
2.用爱感化,情感互信。一方面,一些家长害怕、回避与教师沟通,是怕自身的劣势因素会给教师带来负面印象,担心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又担心由于自己的孩子表现不理想,教师对孩子关心不够。因此,教师需要用更多的行动践行对孩子的关爱,获得家长的信任。
3.旁敲侧击,委婉表达。要在情感上得到信任,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对孩子默默付出,会一点点感化家长,从而在情感上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感恩。然后,教师再旁敲侧击地提出家庭教育指导建议,这时,家长也更愿意敞开心扉。
三、多疑固执:“刚柔并济”式
还有一类家长,往往会让教师无所适从:他们敏感固执,难以沟通,给教师的家访沟通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打击教师的家访积极性,阻碍孩子的成长步伐。因此,面对这类家长,教师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多些智慧与用心,做到刚柔并济。
【案例举隅】老师,对不起
小英生活在一个重组家庭。母亲心思敏感,拒绝家访,从不主动与教师沟通。但有一天,她却主动给教师打来电话:孩子中耳炎犯了,听力不太好,要求教师给孩子换个靠前的座位。笔者建议家长先带孩子看医生,表明调座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家长当时就有些生气,指责笔者是因为他们家条件不好,才不给孩子调座位。笔者当即回答:“小英妈妈,如果我没有坚持职业操守,您可以投诉我。但您刚才的话,是对我的诽谤……”
两周后的家长会上,小英妈妈又主动找到笔者,开口的第一句话竟是:“老师,对不起!这段时间,我每天都问孩子,老师对你怎么样,孩子说老师很关心她。”
就在这句道歉之后,小英的妈妈一直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因此,对于敏感固执的家长,教师可以采用“刚柔并济”式沟通策略。
1.润物无声地倾注爱。多疑固执的家长往往对应着努力却成效甚微的孩子。家长在孩子身上倾注了过多的精力和付出,更迫切希望孩子能取得明显的成绩,但往往事与愿违。因而,这类家长更容易焦虑,常常小题大做。对于这类家长的孩子,需要教师倾注润物无声的爱与关注。
2.有理有据,不失原则。面对这类家长,教师只要做到就事论事,讲清事实即可。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有理有据地向家长讲明白事实的真相,解开家长的疑惑,减少其对学校教育的猜疑,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3.刚柔并济。针对家长提出的“特殊”要求,教师不必生气或退缩,不因家长强悍的气场而丧失教师的尊严与立场。面对学生,秉公处理,不因赌气而失了教育公平与原则。同时,理解家长的焦虑,为其提供适当的帮助与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