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2月9日 星期
“劳动教育,难在哪?”系列报道
劳动虽辛苦 家长要舍得


编者按:劳动教育是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11月26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实是,劳动教育目前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如何破解劳动教育难,提升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让青少年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本报推出“劳动教育,难在哪?”系列报道,本期刊发第一篇——

□本报记者 舒玲玲

“我把儿子平时在家自觉做的家务列了一张表,发现他能做的事情不少,看来是我自己平时放手得还不够。”衢州市第三实验学校一位家长的话,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原来在做家务劳动这件事情上,家长才是“舍不得”的那个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今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要不是在学校里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值日劳动、上劳动实践课,估计这个时间会更少。”有班主任担忧地告诉记者,家长的包办代替已经培养出一批连系鞋带、叠被子、洗衣服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的孩子,家长的不舍得、不愿意、不配合,让学校的劳动教育进退维谷。

家长也有委屈。“孩子学习负担这么重,哪有时间劳动?”“在家里,劳动被简化为家务活,孩子干两次就没了兴趣。”“城市钢筋水泥林立,想找块泥巴地都不容易。”……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认知与实践断层的尴尬。

不少学校认识到这一点,开始从家长入手推进劳动教育。不仅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班级微信群等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重塑正确的劳动观念,而且细心梳理出适合各年龄段学生参与的劳动内容与形式,引导家长推行生活化的劳动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技能与习惯。

衢州市第三实验学校面向一至三年级学生家长发放了孩子适合学做的家务劳动意见征集表,回收整理后形成针对不同年级的家务劳动建议。从一年级的垃圾分类、整理书包等项,到二年级的能洗瓜果蔬菜、帮家人盛饭摆碗筷等项,再到三年级的学会自己洗鞋子、缝扣子、种一盆花等项,难度逐级递增。“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并不需要花费特别多时间。”校长郑亚君说,家长还能和孩子一起完成,这也让干家务成为亲子活动的新形式。

在劳动过程中,往往家长“进一小步”孩子就“退一大步”,家长不能因为怕孩子吃苦受累而全权代劳。舟山出台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指引(试行)》就特别提出严禁家长代做值日劳动或大扫除。为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舟山第一小学还利用家长学校平台,用两个课时的时间向家长传授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途径和方法,督促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孩子的劳动教育。该校教师丁芬亚制作了记录卡发放给家长,以确保学生劳动时间和内容的具体落实。她说:“劳动是孩子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该从小学会的基本生存技能,孩子的成长应该渗透汗水的味道。”

当然,劳动不只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那么简单。在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赵纪华看来,劳动更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劳动教育的意义贵在让人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只有从家庭生活开始重视劳动教育,让孩子明白劳动不仅是责任更是义务,才能真正培养起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

长兴县实验小学平时通过家政课教学生简单烹饪、毛线编织、室内插花、种植花草等,并鼓励学生回家后承包一两项固定的家务劳动,坚持天天完成。借助“家长课堂”“阳光家庭组合”等平台,该校还把家政经验丰富、劳动技能娴熟或有一定劳动特长的家长请到学校担任家长学习辅导员。

诸暨市城西小学则鼓励学生更多地承担起家庭角色,在父母指导下筹划周末家庭活动、负责计划家里一周食品支出、设计家庭图文logo、用家居材料自制玩具等。该校教师孙晓菲表示,只有家长放手让孩子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让他们体验“劳动—产出”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让他们真正喜欢上劳动。“在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在结束后给予适当的表扬,还可以巧妙地给予奖励。”赵纪华说,但是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也不要将劳动与金钱挂钩,有时候对孩子说声谢谢或者和孩子轮流干活,更能带给孩子成就感。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