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1月8日 星期

扩招百万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王寿斌

2019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15万人,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被创造性地纳入扩招范围,目标明确指向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劳动力技能。百万扩招对未来高职院校的招生制度、生源结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等都将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落实扩招,首先面临师资队伍建设难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过硬、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一是及时补充数量。

校企合作,柔性引进。“职教20条”明确规定“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人事政策改革,将有效促进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柔性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区域统筹,资源共享。高职扩招,不仅存在生源数量猛增的问题,而且面临专业之间不平衡的压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协调沟通的优势,在区域内的高职院校之间对专业师资进行统筹管理。在征求志愿和政策引导的前提下,促进校际师资的“按需流动”。

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近年来,职业院校培养了大量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他们不仅专业技能过硬,而且对母校充满感情,学校可以借助高职扩招师资紧缺的东风,大胆尝试合同制改革,把本校优秀毕业生留下来,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二是协同提升质量。

改革职教人事制度。“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这一改革,对提升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来应届毕业生可以放开手脚到企业实践,成为职业院校的潜在师资;二来企业的能工巧匠有机会进入职校师资队伍;三来有效规避了目前职校教师下企业锻炼所面临的形式主义弊端。

依托选修课跨界培养。伴随扩招政策进入高职院校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由于其入学之前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社会工作或专业操作,就其求学目的而言,虽有学历提升的内在动机,但更有通过系统学习、重新学习而获得就业、转岗机会的现实需求。他们迫切希望学到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成为“全科型”教师。为了培养教师的跨界能力,学校可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广泛开设各类选修课,助力扩招人员岗位转型和职业转向。

项目学习,积累经验。教师下企业实践对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拓展专业视野、了解前沿信息有着积极作用。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真实的技术研发项目,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攻关克难,能极大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努力增强黏性。

黏性是师资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主要指教师入职以后在本校驻留时间的长短,以及在特定教学岗位上的专注度、成长速度和奉献精神。要增强黏性,迫切需要学校采取相关措施,如改善薪资待遇、提升社会地位、提供发展平台等,让教师时时处处感觉到受尊重、能发展、有前途。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