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9月7日 星期

思慧的9月1日


□本报记者 黄莉萍 通讯员 陈 烨

背上书包的9月1日,思慧已盼了两年。

无论是2016年5月,骨髓移植手术成功那刻,还是半年后出院返家时,思慧总是在想象着能回到课堂的那一刻。

当她背着书包,站在新班级门口时,已逐渐焕发活力的脸庞上有着藏不住的笑容和隐在眼眶中的泪水。

门内,是9月1日的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中心小学外黄校区六(1)班。经过暑期,“久别重逢”的学生们正开心地聊着各自的假期见闻。他们的话题里,很快就有了一条新闻的传播——“杨思慧要来我们班了!”

“当然知道杨思慧,我们都给她捐过款!”对于六(1)班的学生们而言,杨思慧是一位神秘却又熟悉的新同学。他们记得,还在上四年级时,在徐校长的号召下,大家和全校同学一起给患有白血病的六年级大姐姐杨思慧捐过款。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为了让杨思慧顺利进行骨髓移植手术,而后一个多月时间里,校长徐建新走遍当地29所学校,募得善款31万元。在徐建新的不停奔走下,整个莲花镇、团区委、衢州阳光校园和许多爱心组织纷纷捐款。那曾经不可能企及的巨额治疗费,在徐建新“一根筋”式的坚持下,得以顺利解决。

“妈妈给了我生命,徐校长给了我新生。”思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热切的眼神中走进教室,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前排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转过身来,“我能给你拍张照吗?”思慧笑得更舒展了。

那一刻,她忘记了化疗时的苦痛,移植手术后的不良反应。“饭吃不下去,吃了吐吐了吃,每天还要吃近10种的20多颗药丸。”思慧给自己坚持的理由是,“不坚持下去对不起校长,对不起那么多好心人,对不起爸妈”。

小姑娘偶尔也有任性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实在太难受,她拒绝吃药。妈妈实在拿她没辙,只好打电话求助徐建新。徐建新一句话解决了难题——“病不看好,怎么回来读书?”

思慧的心思被戳中了。是呀,身体没有好起来,怎能回到魂牵梦萦的校园。那段时间,思慧除了给徐建新发自己吃药的短视频,还主动多喝水,适当进行运动。

而作为“奖励”,思慧出院回家后的每个月,徐建新都会带上礼物去看望她;每逢寒暑假,都要接上思慧姐妹俩到他家去“走亲戚”。“徐校长请我们吃饭,还带我们去博物馆、展览馆、公园。”提及“走亲戚”,思慧的眼中顷刻熠熠生辉。

“生病的孩子最需要关心,尤其需要我这个校长对她的关注,我觉得不断关注她就等于告诉她我没有放弃她,她才会坚强。”两年来,徐建新一直关注着思慧每次去省城医院复检的体检报告,也知道思慧跟着爸爸一起来参加过妹妹的家长会,“哪怕只是看看学校,她也满足”。

“只要医生说你行,你就能回来念书了。”今年8月,因为复检各项指标正常,思慧拿到了医生“同意返校”的鉴定书。“那天晚上,妈妈说我做梦都在笑。”思慧说。

开学报到后回家的路上,莲花镇下起了雨。在家滚抢米粥的小狗们,和思慧一样,湿漉漉的。不明所以的思慧一回家,着急地冲妈妈喊:“给小狗吹吹干吧!”她忘记自己是骨髓移植者,医生说最不能感冒了。

“经过这场病,知道了全国上万名好心人曾帮助过她,这孩子的心,更柔软了!”思慧爸爸一直珍藏着一本好心人账本,上面记录着一部分好心人的姓名和捐款数。

“爸爸让我永远记住他们。”思慧家客厅的墙上,挂着思慧写满了名字和日期的两张“涂鸦”,“这是一直鼓励我、帮助我的好心人的生日”。其中一位深圳的周叔叔,每天要和思慧说一句英语对话。

“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医生。”这是9月1日的思慧对自己重返校园后的期许。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