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9月7日 星期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节日礼物
“立德树人”的教师“松绑”之路
教师节前夕,我省各地各校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最美教师”颁奖活动。图为缙云县坑沿小学校长正在拥抱盛装出席该校“最美教师”颁奖仪式的一名教师。该校的“最美教师”全部由学生、家长投票产生。(本报通讯员 田 建 摄)

“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是今年教师节的主题。

一直以来,过度看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教师评价机制,备受社会及教师群体的诟病。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健全教育人才评价体系,要把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

因而,在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刊聚焦——

□本报记者 黄莉萍

9月5日晚,绍兴市庆祝教师节暨“最美教师”风采展示和先进表彰活动在当地的广电总台举行。近年来,随着“立德树人”目标的不断强化,教师节,逐渐成了各种“美好”教师展示的大舞台。

在我省,除了各地各校举行的形式多样的“最美教师”颁奖活动外,农村教师“坚守奖”“突出贡献奖”,学生讲述“眼中的好老师”活动,优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评选等,持续地温暖了整个开学季。

“这是分数‘GDP’外,对热爱教育的优秀教师的一种补偿。”一位教师这样评价。

顽固的“GDP”

“我不止一次听到,有校长在学校教学质量分析会上说‘不管黑猫白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还听到过这样的管理经验分享——‘不管教育教学的过程怎么样、用什么样的方法,最终学生成绩优异就是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好教师。’”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地教育行政干部的话,反映了当前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一大部分教育管理者总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10年前曾经做过一次调研,调研对象是我省的7所重点高中。

“7所重高,有6所的课堂效率很低。印象最深的一个班,调查结果是仅一个学生觉得老师的课堂有效果,50%的学生觉得完全没效果。”1个、50%,这两个数字10年后依然清晰地印刻在方展画的脑海中。10年间,他依然频繁地深入校园,深入课堂。“很遗憾,我们的课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方展画有些尖锐地说,教学模式不改,教学效率低下,“德如何立?”

方展画在调研中发现,长期以来“重教轻育”的教学模式,只适合30%的学生。“仅仅因为这部分学生意志力更强,更努力,生源好的学校更容易达到想要的分数‘GDP’。但说难听点,换谁教,这些学生都能学好。”方展画认为,忽视大部分学生学习诉求的教师,无“德”可言,更谈不上“树人”。

“必须转变到‘立德树人’上去,教育价值观、评价观再不转,教育会很悲哀。”

矛盾的教师

有着近30年教龄的湖州中学教师胡沈颖如今常常会陷入深思。

“近年来,对教师各种考核的量化、荣誉利益的刺激,从某种角度上提升了教师们的上进心,但功利性积累也越来越明显,渐渐脱离为师的初心,扭曲了教育和学习应有的愉悦心境。”她在自己的反思录中这样写道,不知是环境因素还是“看戏效应”,不少同行将自己是否优秀的衡量归趋于各种成果的累积,“非常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状态,我要力争回归初心,有学生需要的地方就是我价值体现的用武之地”。

2006年,桐乡三中教师朱永春在浙江省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的颁奖典礼上对着全省教师发出这样的感言:“只有超越评价体系以上的追求,才能不为功利所羁绊,才能触摸到教育的本质,才能使我们的原本养家糊口的职业升华为事业,让灵魂进入自由的境界,幸福就离你不再遥远。”

10余年来,先后获得省“春蚕奖”、省十佳心育导师等荣誉的朱永春,已然有了众多的粉丝。成千上万的教师听他的讲座时,心潮澎湃。

“超越评价,就能靠近幸福?这样美好的境界,听听容易,实现很难!”一位教师坦言。

“当教师需要具备两个基本常识。”朱永春认为,其一,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成长。“可现在许多学校和老师把学生当成工具,当作他们作秀或证明自我的工具。”朱永春说,教师,不能一味追求个人的所谓的成长。

其二,不能做违背教育、有害学生身心成长的事情。“很多老师没有勇气去坚持教育科学,即便他们知道有些做法是有害学生身心成长的,也照做不误。学校的升学指标,或同事之间‘攀比’教学成绩、升学率,让他们选择了随大流。”

好教师,需要有对教育常识的敬畏,更需要良知和勇气。

“教育与其他职业最大的区别是,真正优秀的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投入真爱,甚至用灵魂去爱。”杭州高级中学校长蔡小雄认为,学校应该有与教师要求相适应的好的制度保障,应用多维度评价教师,“但实话说,对于教师工作的精准评价依然是很难的”。

给教师“松绑”?

常山县新昌小学是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近八成。“那里的老师真正在以‘父母的情怀做教育’。”令常山县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徐德飞感动的,不仅有每天夜间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游戏,还有教师们轮流开讲的“代理家长睡前故事会”。

“能做到‘立德树人’的好教师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是能带出好成绩,是特别关爱学生生活,是拥有好的课堂,还是能营造好的民主班级?”杭州滨兴学校班主任姚贺国反复思考,“也许,他根本就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学校要做的,是尝试着从唯一的教学质量评价走向教师多元评价。”常山县湖东小学校长刘芳赟介绍,近年来,该校的学校评价,有着教师教学过程、教学终端质量、教师学习力、教师组织力、教师科研力等评价维度;新增的家长评价,有着教师教育教学情况、教师教育管理情况、家校沟通情况等维度;探索中的学生评价,有着教师教学态度、兴趣激发和学生的喜爱度等几个维度。

创设良好的“立德树人”氛围,绍兴市树人小学有个“奇招”——评选好的办公室团队长。“良好的人际、工作环境才能激发教师的教育理想和动力。”除了选出“领头羊”,该校还尝试着建立对教师的综合多方评价体系。“虽然具体操作起来问题很多,但建立以育人成效为本的师德评价体系,或许是破解师德评价难的一个途径。”校长金妙红说。

然而,在采访中,不少校长,甚至教师都认为,以“立德树人”评价教师,存在“评价标准难制定,评价效果难显现”等问题。

“最终还是敢不敢的问题。”方展画认为,这要看教育行政有无担当,学校校长有无魄力,“理念大家都有了,关键还是宏观的教育质量观出问题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中高考选拔人才之间并无矛盾。”在方展画看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应该建立起学生学习研究部门,“我们有很多的教师教学研究,却很少有对学生学习状态和人格培养的研究”。

“浙江还是有不少学校、教师在默默探索遵循教育规律的学,和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立德树人’路径。”被方展画认为是其中出色一员的朱永春认为,只要在顶层设计、制度上给教师“松绑”,教师们肯定会更有热情与创新精神去引领学生多元发展,从而提升师生的学校生活品质。

9月5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召开成立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督促指导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该督导委员会的工作重点。宁波市教育局督导处处长陈纪明介绍,如何服务“立德树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管怎么样,党的教育方针和要求必须充满智慧地实现和完成”。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