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这是当下教育的一大热点。除了规范课外培训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校主力阵地的作用,学校应当“有所不为”,也应当“有所为”。
“有所不为”。保证学生应有的学习任务,不“一刀切”地盲目减负。教育应该因材施教,精耕细作,耐心培育,尊重和保障孩子由差异性带来的对不同教育需要的选择权,给予学生自主权,实行学生在校时间和学习内容的差异化、弹性化管理。强化师德建设,杜绝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或受聘校外培训机构,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要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有所为”。学校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减负不等于减课程、减时间,不等于学生不要刻苦学习。减轻课外负担本质上是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放学后、节假日、双休日为学生开放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工作。在课外的部分时间,在保证教师待遇前提下提倡并鼓励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镇海中学倡导“学生在、老师在”的做法,并向学生免费开放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从 某种程度上,学校的这些免费资源开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课外培训机构的“野蛮”辅导,有效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此外,一些名优学校也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通过教育帮扶,实现优质资源多方共享,合力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