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

两个一等奖的背后


□本报记者 陈蓓燕

就在不久前,浙江省创新教育研究会公布了79项优秀教育成果奖。这些成果均直指一线学校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具有鲜明的特色,对全省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示范性、引领性和导向性。令人瞩目的是,杭州市建兰中学提交的两项课题竟同时斩获一等奖,这在历届评比中是极其少见的。

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偶然吗?获奖背后,学校在教科研上究竟做了多少努力?带着上述疑问,记者走进建兰中学。

科研的源泉是学生

此次获奖的两项课题,其带头人分别是该校校长饶美红和党总支书记周素颖。许多人惊讶,行政事务繁忙之余,怎么还有精力搞教科研?对此,一直坚持带班上课的两人不约而同地表示,因为教科研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提升,有利于学校发展,“所以,乐此不疲”。

在每年的开学典礼上,新生都能得到一本“建兰护照”,里面设有认识学校、认识师友、三年规划、积极选课、参加公益、获得荣誉等6类活动,每完成一项就可以获得盖章见证。看似游戏一般的设计,内里则涵盖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方法、社会、自我、国际化等核心素养。而阅读与表达、逻辑与探究、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实践与创新、合作与交流、综合与素质等7个课程群,也是学校在整合课程和教学资源后开出的拓展性课程,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舞台,成就精彩的自己。

饶美红将之作为课题,带着学校教师一边探索实践,一边充实完善。当看到学生们在“小鬼主讲”活动中落落大方地到站到讲台前侃侃而谈,她欣慰这样的情景模拟类课程给了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并在随后又相继开辟了“小小名师公开课”等更多元的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课程,还带动了教师开发课程、钻研教研的积极性。

而周素颖领衔主持的课题《建兰学子发展指导手册——杭州市建兰中学“自悟式”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也同样源于学生。面对新高考改革、家长的期许和社会的需求,周素颖敏锐地意识到,要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开设生涯规划课刻不容缓。

“一开始也走过弯路,单纯地把生涯规划的内容割裂开来。”周素颖告诉记者,得益于课题研究,她和课题组的教师们在聆听了专家讲解后,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原本设定的“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怎样到那里”等内容融合在了一起,一方面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开展专题生涯规划课,另一方面由专职心理教师主讲拓展课程“生涯探索”。渐渐地,教师们在一次次的磨课中,逐渐探索出了“我的名片”“生涯列车”“家庭职业树”“我的社交之路”“模拟招聘”等课程菜单;也是在主动参与一次次的研讨展示后,生涯规划课与学校传统活动“名家大师进建兰”“大学研学之旅”等实现了无缝对接,并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抓手。

如今,生涯规划已成为该校的一张金名片,教师们说,得益于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树立了人生目标,学习主动性变强了。

时刻带着科研意识

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体育教师丁梦婵最近正在研究如何将电子仪器引入体育课堂的课题。“现在体育中考大都采用电子仪器,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在仪器设备上跟紧步伐。”她告诉记者,从一开始对科研不知所措,到如今养成了“带着科研意识进课堂”的习惯,这与学校营造的浓厚科研氛围分不开。眼下,她已着手写下了关于体育中考与体育健康等方面的多篇论文。

为了让更多像丁梦婵一样的年轻教师投入科研、提高水平,该校先后制订并健全了拓展性课程开发、校本研修、校本教材开发与撰写等制度,定期邀请专家讲解、论证教师们的课题。此外,该校以省规划课题为龙头,分部门和教研组梳理并建立了各课程研究子课题,由教科室每年编订《候潮》杂志,及时向教师们传递当前课程改革最前沿的动态与理论。

一边是理论引路,另一边学校鼓励教师亲身实战。在该校,每个学科除了有教研组长外,还设有科研组长一职,主抓课题研究。音乐教师金蕾就是该学科的科研组长。“校长和书记带头做课题,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引领。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课题研究找到解决方法,再到课堂中实践反馈,如此教学相长,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极大。”金蕾说,自从开始上拓展课程“音乐与动作”后,她在教学中产生了新的想法,即如何才能将必修课与拓展课程联动起来。于是,她将之作为这学期研究的新课题,并带着年轻教师一起进行,大家共同进步。

正因为时刻带着科研意识,该校每个学科都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如语文组的“明、实、效、趣”,数学组的“构建开放课堂”,外语组的“参与性学习”,自然科学组的“建设和谐课堂”,综合组的“建设生活化课堂”等。教师们钻研课题蔚然成风,也因此为全省基础教育贡献了多门精品课程,“当安卓遇上乐高——APP Inventor打造智能乐高机器人”“印象建兰——校园风景写生”“自然成长基础户外运动”等课程目前已在多所学校被推广使用。

就在记者采访结束的当天下午,周素颖马不停蹄地带着全校所有班主任赴上海学习,她照下了教师们专心学习的相片发在朋友圈里,并配文“认真学习的模样是最美的”。教师任静尔告诉记者,学校对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事从不吝啬经费,“学校倡导呵护,对学生是呵护他们的无限可能,对教师也是一样。正因为这份呵护,我们才得以放手钻研,最终收获果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