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朱小倩 华加荣
在浦江县岩头镇初级中学的校园里,有个有趣的场景:每个班级的门外都挂着一块特殊的门牌,上面写着“郑重爸爸班”“冯卫英妈妈班”“方本基哥哥班”“郑旻媛姐姐班”……这一个个新奇的班名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是校长许建伟出的新主意。
2013年8月,许健伟刚到这所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早上到校门口迎接学生和教师。“我这样做,是想给家长一个感觉:这所学校来了一位很勤奋的校长,孩子交给岩头初中,可以放心。”4年多时间、上千个清晨,许健伟的举动感动了师生。一位教师说:“看到校长数年如一日站在校门口静候每位师生,看到他巡视校园的每一处,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早读情况和生活状况,我们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感动。”他,因此被称为暖男校长。
当然,单靠起得早,并不能办好学校。两度获得浦江县优秀校长荣誉的许健伟认为,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看待,才会真正用心探索育人的方式方法,才会长远规划学生成长。
“用班主任的名字给班级命名,校园显得更亲情化,不仅增强了老师们的爱生情感,也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许建伟解释说,近几年,在学校“爱生如子”的理念下,推进“适合化”课改,实施“生态化”德育,落实“家庭化”服务,践行“党性化”承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对一个班40多名学生和繁重的课务,教师要真正做到爱生如子,并不是容易的事。许健伟决定从“亲情化”班名入手,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
除了亲情班名,许建伟还有一大“发明”——暖心墙:长达20余米的不锈钢墙架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物,运动裤、牛仔衣、羽绒服……,数一数,数量还真不少,80个衣架基本挂满。墙上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孩子:爸妈哥姐的衣服,你合身吗?”一名正在挑选衣服的学生说:“天冷了,不管是谁都可以到这里拿件衣服御寒。看到喜欢的衣服,可以随即拿走,甚至可以拿回家给父母或兄弟姐妹穿。”
这面暖心墙是去年寒假前设立起来的,当时许建伟正在家里整理衣服,他忽然想到,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许多教师家里都有一大堆要处理的衣服,扔掉实在太可惜,何不把它们利用起来呢?
“毕竟我们学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较多,有的学生好几个星期都是穿同一件衣服。”许建伟于是给教师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挑选几件干净、整洁的冬衣,挂在这堵特殊的墙上。这个提议受到了教师们的响应,大家不仅拿来了自己的,还把家人的衣物也拿了出来,许健伟自己也先后从家里拿来了30件衣服。
“我是全校第一个从暖心墙上拿衣服穿的学生。有同学问过我,这是赵老师的衣服,样子老土,你也要穿?可我觉得赵老师是政教主任,平时我挺佩服他,穿上他的衣服我觉得很温馨,人也神气起来了,同学们说我很像赵老师呢!”说起自己是全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学生小鲍有点得意。
“从暖心墙设立到现在,已有30多件衣服被学生取走了,平均每天一件。”许建伟觉得很有成就感,“其实,这不仅仅是对贫困学生的关爱,更是对他们自尊心的呵护,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和环保意识,增进师生的感情。”他说,下一步学校准备将暖心墙做深做细做大,在学生宿舍、教室里设置,便于学生随取随穿;还要动员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将家里闲置的衣物拿出来,与同学分享。“暖心墙上的衣物我们准备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不断更换,并作为一个集聚爱心、传递温暖的平台长期坚持下去。”
许建伟还要求教师写出自己的爱生故事,并将这些故事汇编成《爱生如子——我们的教育故事》一书,分发给大家,他说:“感恩是做人的底线,感动能产生最强的内趋,感化是最好的教育。学校领导要用自己的言行感动老师,老师则要用自己的言行感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