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

郑志湖:在离高考最近的地方“交权”


“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最难的是让教师“交权”。

在山区小城天台县,却有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在近40年的时间里逐渐学着并“想尽办法”让自己“交权”,让学校同事“交权”。

“你看,这是我们学校新高考第一年物理学科选考的平均分和满分率。”他手上那厚厚的笔记本上,大气洒脱的红色笔迹记录着天台中学各学科的高考成绩。他颇有些自豪地说,“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后,学校已经品尝了好几年的改革红利,“我们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A级率大幅上升”——

□本报记者 黄莉萍 文/摄

“根据运动状态的变化特点,你选择了什么规律解题?”“小组讨论结束,请同学们结合表格,上来展示一下你在‘问题解决’中形成的认知策略。”……12月18日,天台中学高一(1)班的物理习题课上,学生潘依琳在导学纸上仔细填写着用“力的观点(牛顿定律)”和“能量观点(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物理概念课、物理实验课、物理规律课……不同的课型我们都有相应的教学设计,相同的是,那都是‘学为中心’的课堂。”上课的物理教师张新华是郑志湖名师工作室的首届成员。2011年,他和来自台州各区县(市)的另9名物理教师一起,跟着郑志湖投入到“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中。在去年召开的全国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代表大会上,张新华展示的一节高中物理规律课,让全国同行们直观、生动地看到学生是如何通过实验、互动、探究等环节“自动形成”万有引力定律的。

物理难学?“交权”让学生自己学

《“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是郑志湖团队耕耘7年收获浙江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的一个课题。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在物理课堂上围绕着“学为中心”掀起了一次次变革。

2011年,早已是省特级教师、省功勋教师的天台中学校长郑志湖忽然发现,每学年课务安排的结果都是“他教高三”。“我热爱课堂,也愿意教压力最大的高三,但其他物理教师就这样令安排课务的同志‘没信心’?”

他进行了大量的针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

“上高一新课时,就有61.8%的教师把难度较大的高考题布置给学生做。”“41.7%的教师被学生认为较少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有38.9%的学生表示没有全程参与课堂教学。”

这样的调查结果对郑志湖触动颇大,他下决心要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学为中心’,要真正实现把课堂的主动权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为中心’,明晰教师的责任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在这样的理念下,7年间,郑志湖和他的团队陆续对3500余名师生进行跟踪调查,组织300多次专题研究,开出600多节研究课和观摩课。而在进行研究和课堂变革之前,他让工作室成员读完至少50本他推荐的关于脑科学、课程论、教学论等的教育类专著。

“如今,物理习题课我们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物理实验课上,学生们会经历一个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并分析,最后形成结论的过程……”张新华介绍,除了各类课型教学设计,团队还探究出“学为中心”物理教学设计策略和“学为中心”物理教学设计评价。“除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我们的学习环境设计就包括社会层面、认知层面、资源层面和心理层面四大块的14个环节。”温岭市新河中学物理教师蔡千斌介绍,课题组最后形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11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等,教师可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心无学生?那就多把尺子“量”教师

郑志湖在即将出版的《学为中心的物理教学》一书的序中感慨:“工作40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学为中心’的物理教学研究。”

而这样的研究走向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后,他开始在物理学科同行、学校同事中不断推广。2014年的天台中学,“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开始向全校推广,势头迅猛。“这得益于我校一直在培育‘以学论教’的思想和行为土壤。”2010年,郑志湖领衔的《“以学论教”教学过程发展性评价》获得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2014年,因《基于以学论教的学科增量评价》,郑志湖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评价先走了一步,课堂变革就变得‘理所当然’。”副校长洪琼说。

许海卫是天台中学的一位化学教师。这位业务能力杠杠的省特级教师在学校分层走班教学中,承担着高二化学3个层级班中基础较弱班级的教学。而即便在同一个化学班中,她依然进行着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的分层教学。“备课备什么?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每次教学设计前,许海卫总要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聊,甚至商量“下节课,我讲还是你们讲”。许海卫的课上,愿意上台讲的学生很多,愿意在下面“挑刺”的同样多。“阐述、思辨、质疑、碰撞……这些都能很好地暴露学生问题,而问题暴露越多,解决得就越到位!”

“‘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用最好的老师教最需要他们的学生。”副校长姜忠勤告诉记者,每学期“学生评教”中,许海卫总是被学生评为“100%满意的老师”,“‘学生评教’满意率和评价学生不按绝对分数按增量多少,都是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不会自主?多渠道提升学生学习力

“谁说高三学生不做实验,我们不仅做,重点实验还会多花几节课的时间。”高三物理教师汤有国告诉记者,不少高一、高二做过的实验,到高三时学校都会让学生有计划地重新做一遍,“从这些年高考的趋势看,测试学生综合能力试题的比重在逐年增加”。

实际上,包括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天台中学的实验中心“暗藏玄机”。“基础实验中心服务的是必修课实验的教与学;创新实验中心有更专业的实验器材,为学生们的选修课或大学先修课服务;校企合作探究实验中心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和专业选择奠基。”实验教师梁桢慧介绍。

在校企合作的8个实验室中,企业专家会来校讲解基础理论,学生走进企业车间实地参观、动手操作,独特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该校相关学科教师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参与和探究问题的比例都大大提升。“他们貌似花费不少时间在传统的读书和复习以外的事上,但学科成绩提升‘神速’。”教师陈孝杰说。

“‘学为中心’的课堂中,不管什么学科,学生都要学会自己做、自己讲,自己归纳总结,如此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升。”郑志湖认为,要研究学生学习路径,学科教师都应系统研究脑科学和教育理论,“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校长、省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高三物理教师,郑志湖的多重身份让他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第二天早上6点多他又会准时出现在教学楼。晚自修轮值、蹲班辅导、课题研究、学校管理……即便如此,郑志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自学两小时以上。出差的车上、开会的间隙……都是他读书的时间。

“我们私下都喜欢这样评论郑志湖校长,说他就是一本鲜活的教材。”洪琼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天台县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决定,请原本可退休的郑志湖按政策再干5年,“郑校长在任22年,我校没有一名优秀教师流失,也没有一个学生外流,我们都希望继续跟着他一起品尝课堂变革带来的甜头!”

课余、周末、节假日,只要学生提前预约,实验教师梁桢慧总会将所需的实验室门早早打开,相关实验器材提前准备好。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