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鱼
班上有人举报同学私自带巧克力上学并骂人。被举报者说:“他叫我把巧克力送给他吃,就不告老师!我没给他,他就把我告了!”班主任让举报者看着被举报者把巧克力吃了,还要举报者写道歉信。理由是:举报者威胁、勒索同学,选择性讲述事实。最近,因一块巧克力引发的“班主任惩罚举报者”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位班主任说:“我喜欢公平公正的生活,希望在我的班级里营造这样一个小小的世界。”
桐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宋卫庆认为,违反校规(带巧克力到学校)的学生理应和勒索同学的学生一样受罚,“巧克力事件”中教师的做法将个人偏好置于道德和校规之上,并不是公平公正的理性选择。教师如果总是不自觉地用个人偏好来僭越学生个体对审美和成长的道德需求,不利于学生形成完善人格和健康心理,必定会让学校的道德教育失去作用,甚至走向反面。
省德育特级教师周岚也说,她管理班级最大的秘诀就是用班规来保证公平公正。每次接手新的高一班级,开学第一天,她都会把初拟的班规展示给学生并逐条征询意见,然后加以改进。班规通过以后,就不折不扣执行。“每一位学生都是我们心中的至爱,公平公正的氛围让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对班主任有认同感。”
在班级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小世界,真的那么重要吗?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小世界,来看看我省各地优秀班主任们都有哪些妙招……
这并非“多此一举”
前不久,教育局举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的演讲比赛。学校把一个参赛名额分配到我班,因为知道我班学生周玉祥演讲非常厉害。可是,我班坚持了一贯的做法:马上成立评委小组,商讨确定量分标准,让全班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公开选拔,最后通过优胜劣汰确定上报人员。学生们说:“不管什么比赛活动都要公开选拔,不管有多难,这个规矩不能被打破。”这让我很欣慰。事实上,通过这样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活动,学生们会明白“任何成绩都要靠自己努力换得,成功来之不易”。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获胜者的自信心。我认为,这就是能力的培养。(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 陈建仁)
真正“看见”每一位学生
其实公平公正不是单单指处理事情,还包括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记得刚任教某个班级时,我偶尔记住了一位学生的名字。有一次在走廊里遇见,他向我问好,我叫出了他的名字。他一脸的不可置信:“王老师,才上了一次课,您居然认识我?”“你是我在这个班级认识的第一个学生哦!好好加油!”他确实一直“好好加油”,至少在我任教的这门课上。这让教他其他科目的同事一直向我询问有什么妙招让这“朽木开花”。这次无意中的关注让我体悟颇多,也改变颇多。
老师们可以经常这样反问自己,“班级中还有多少被我们忽视的学生,如果我们能够多投一丝关注的目光给他们,也许他们的人生会有所不同”。(省特级教师 王 姬)
尊严在每个孩子心里
从微格教室回来的路上,惊见小晨眼角有血。我问:“怎么回事?”话音刚落,小杭大声地说:“排队时小豪用铅笔戳的。”我半信半疑,小晨在队伍的前面,小豪在最后,怎么能戳到呢?这时,有更多的学生附和说是小豪干的。小豪是一个只会用手势表达,不会说话的特殊孩子。他一个劲地摇头、摆手,涨红了脸。小晨却一直保持沉默。而小杭是一个成绩优异、活泼调皮的男孩。基于二年级学生“人云亦云”的心理特点,我决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我很严肃地问:“你们谁亲眼看见是小豪用铅笔戳的?”
果不其然,经过仔细调查,原来这是一场“谣言风波”。我狠狠地批评了小杭,并要求他向小豪道歉,其他同学也纷纷向小豪道歉。看着小豪微红的双眼和渐渐平复的情绪,我突然觉得尊严存在于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而老师的公平公正,是点燃他们尊严之光的火石。
契约精神就是最好的公平公正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最怕学生用“某某也……”的托词来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似乎别人犯了这样的错误没有被罚而他被罚了就是天大的不公平,全然不记得自己需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因此,我将这句“某某也……”的用语列入班级禁用语。学生违反班规时,如果是老师或班委弄错,他拥有直接向班主任或者更上级领导申述的权利,但不能说“某某也……”。在我看来,对于一个班级而言,保证每个学生都自主遵守规则,拥有自我管理的契约精神就是最好的公平公正。(杭州市滨兴学校 姚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