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成国
文化是一种时间的沉淀,人心的涵泳。学校教育依靠的是潜移默化,是熏陶,它需要岁月的发酵,更需要教师的身正为范。只有这样,学校文化才会入心入脑,起到育人的作用。
如何做到文化立校,途径不一。“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有一点该是共识,那就是特色。特色最为迷人,也是学校文化的基点。没有特色的文化是平庸的文化。纵观古今中外,凡是经典文化必是有特色的。有思想、有情怀的校长,无不以建立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文化为根本追求。哈佛大学的“真理”,北京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刚毅坚卓”等均是如此。
文化最怕雷同,最怕千校一面。雷同的文化累人、僵化人,一如应试教育摧残人。应试教育大盛之下,千军万马都过“独木桥”,“勤、实、严”空而不见,“孝悌、忠信、躬行、明理”虚而难行;“忠、信、勤、勇”成了门面,“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成了装饰……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模式大行其道、纵横四方。
改革校园文化,必须连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连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连着“教育现代化”的追求和“公平优质教育”的梦想。也唯有如此,学校文化才是有灵魂的个体,才会生动活泼、充满激情。
文化立校,文是起点,人是终点。唤醒个体的责任意识,抵达责任教育终点,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这个时代的呼唤之一。这种精髓与呼唤,是一种价值的回归,具有稳定的、恒定的、永久的意义,它包含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这种文化育人不该是坐而论道,而应是“知行合一”,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是心与心的沟通,是潜移默化的涵养;是一种快乐,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是师生间彼此的唤醒和激活,一种情感、意志的砥砺,而不仅仅是智识教育、命令教育和灌输教育。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最直观的体现。文化是森林,这些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就是森林里的一棵棵树。看到这些树,即可窥见一所学校的文化,看到学校对于自身校园文化的提炼与总结。如果说文化是一种弥漫,那么,校训则是一种集聚,显示了一种自信和定力。
文化育人,要有一种感性,一点智性,一点诗性,一点耐心,一点野性。对于校园文化来讲,怕的就是千校一面,求的就是和而不同。我们应放眼于学生发展、时代发展,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一道有个性、有色彩、有思想的风景,进而成为有影响力的教育因子。我们不要忽略每个生命成长中的需求和梦想。无数名校长、无数名校的教育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系岱山县教育局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