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梦甜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开小差,文化课变身“酱油课”……这样的现象,在中职文化课的课堂中屡见不鲜。有学生认为:“来职校是学习一技之长,文化课根本没有用。”有教师认为:“既然中职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教学目标难以达成,不如弱化文化课。”中职生学习文化课真的百无一用吗?中职文化课该如何走出沉闷、低效的怪圈?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打造中职生“学得会”的文化课
中职生多数是文化课学习、应试教育的弱者。采访中,不少教师表示,中职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很大程度上缘于“听不懂”“学不会”。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沈兆钧坦言:“长期以来,中职文化课教学照搬普高教学模式,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核评价标准,忽视了中职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缺乏对中职生基本学情的调查和考虑,不能满足不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教育工作部部长麻来军说道:“职业学校的学情和办学定位不同于普通高中,教师如果拘泥于普高生的目标和标准,不仅不利于调动中职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容易产生新的厌学情绪。”他认为,中职文化课要走出沉闷、低效的怪圈,教师首先要调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就业需要,以学科的人文性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以学科的工具性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只有中职生‘学得会’的文化课,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教师郑孝增对此深表认同。学校遵循满足需要、尊重差异、促进发展的原则,紧紧把好招生这个“入口”,根据入学成绩、开学后的摸底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基础。针对高考班、五年一贯制班、中职班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
郑孝增同时强调,中职生并非没有学习文化课的欲望和兴趣,他们只是被应试教育挫伤了学习的锐气,因长期受不到关注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重新唤起他们学习文化课的自信。
中职文化课要从实用性入手
你每个月的手机流量够用吗?是否需要升级套餐?……在一堂讲授“分段函数”的数学展示课上,嘉善县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冯婷婷跟学生探讨起了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手机流量。学生们兴趣高涨,原本在他们看来艰涩难懂的分段函数,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秘密武器”。
“中职文化课教学要从实用性入手。”这是采访中不少教师达成的共识。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率先尝试开发了先进制造业类的语文、数学、英语校本教材各四册,前三册为基础模块,第四册为职业模块,教材开发以职业情境或专业问题为背景,选取相应的学科知识,编写教学内容。在文化课基础模块的教学中,教师也会在课堂中突出“职教”特点。比如:通过语文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会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能写常用的应用文、练就一手好字等;通过数学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教师通过‘低起点,小步子’重新分配知识、强化能力、弱化知识,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温职专校长黄威如是说。
“要让文化课成为学生觉得有趣、有用、乐享的课程,必须对文化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重组,以学科性、适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为主线,结合各专业学生的需要,实行公共基础课程专门化教学改革。”麻来军建议,可以将学生的专业内容作为素材引入文化课教学,也可以与专业教师协同教学,体现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灵动的特点。
在金华市各中职学校,文化课变身“主题式课程”,一个个生活化、岗位化、社会化的场景,经过教学化的处理和设计,成为一个个教学主题。如“文化旅游攻略”主题,通过为旅游者服务,锻炼语言、写作和沟通能力,并了解不同区域的历史、地理知识。“中职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对文化课兴趣不高,通过主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边学边做。”金华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诚如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刘海华所言:“教师在文化课教学中要懂得‘投其所好’,中职生实践能力强,让学生在做中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课堂中的消极情绪。”
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
“扫一扫群里的二维码,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在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2016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室里,教师翁燕君正在给学生们布置任务。学生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在线答题,获得相应的“经验值”。
这是一堂礼仪课,翁燕君给学生讲解和演示了不同场合的坐姿,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学生四人一组,将实践结果以照片形式发送到教师手机上。翁燕君随即在手机上发起投票,让学生评出表现最出色的小组,票数最高的小组获得一定的“经验值”。一堂课结束,教师可以查看到每一位学生的“经验值”,而这个“经验值”就是学生的课堂表现。翁燕君告诉记者,如果学生课堂上还有没掌握的知识点,课后可以下载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课教师开始探索跨时空的无边界教学实验,课堂不再局限于小小的一方教室。
“中职生‘难教’‘难管’的背后,是枯燥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法。只有当课堂充满‘动’的元素,学生才会动起来。一首歌、一张图片、一个视频,都有可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郑孝增说。
“在中职学校,不少文化课教师缺乏专业自信和专业追求,自愿放弃文化课‘阵地’。”在麻来军看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引导文化课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唯有有所作为,才会有地位。教师要打破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展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以根据不同课型、不同文本、不同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特长,尝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