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鱼
“我想让更多的民族孩子喜欢上自己的国语。”从2月的“急火攻心”,到如今的朗读计划“了然于胸”,大半年的援疆生活,让陈霜有着“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被需要感”。
这“感觉”,是她前行的“发动机”。
夜深了,她开始对着手机或电脑童趣十足地讲起童话故事;周末时,乌什电视台的录音室里总会出现她朗读课文的身影。这周,已经完成的小学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的课文朗读都变成了光盘。它们即将出发,被送到乌什县所有小学的一、二年级孩子手中。
从一个班、一所学校,到一个县,如今,她的微信公众号正源源不断地推送着童话故事和课文朗读,推送着她那“让更多维吾尔族孩子学好国语”的美好愿望。
梦中的新疆
陈霜的援疆机会是她主动争取来的,耗时好几年。“前几年,衢州并没有派到对口援建乌什县小学段的教师名额。”但陈霜想援疆想得有点“魔怔”了。每次招募通知一下来,她都要跑到衢州市教育局相关科室盘问好几遍。“有机会会通知你的。”每次只有这句话出来,她才肯回去。
2017年2月,34岁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如愿以偿,一路西去,成为乌什县第三小学一(3)班的语文教师。
快乐而充满激情的她很快发现,她那热情洋溢的教学,三分之一的孩子压根儿听不懂。“他们其实是听不懂国语。”这个全都是维吾尔族孩子的班级,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勉强和陈霜交流,还有三分之一能听,却不会表达。“你布置完作业,孩子们常常不知道是什么作业;把作业内容变成语音发到家长微信群中,可是能听懂的家长更少。”第一次单元考试,全班平均分32分。在此之前,陈霜已是“急火攻心”。“心里着急,加上新疆的干燥气候,各种不适症状频出,我一度怀疑自己要生场大病了。”
对于母语是维吾尔语的孩子,全国统一的部编语文教材,确实难度颇大。陈霜一眼望去,全县也只有她一个人是专业的汉族语文教师。“就拿乌什三小来说,语文教师队伍中,除了维吾尔族汉语教师,就是刚招进来非汉语言专业的刚毕业的汉族教师。”
你不做出范式,谁做?
十年小学语文教师的从业生涯,一群听不太明白她在说什么的学生,交织在一起,深深地激发了陈霜的职业荣誉感。
童话的世界
“别怪孩子上课想走就走,想说就说,他们因为听不懂才会没兴趣。”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后,陈霜决定“化悲痛为力量”。
她把上课的节奏放慢,语速放缓,语气童化……根据课文内容,她会在黑板上画出漂亮的粉笔画,让孩子们在自己的铅画纸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用肢体语言表示词语,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感演绎“走、跳、跑、蹦”;把糖、醋、梅子等搬上课桌,大家一起尝一尝什么是酸甜苦辣;课本中的儿歌,自己谱上曲,大家一起唱一唱……
课间,师生一起唱歌、运动、寻花开、捡落叶。不经意间,她的语文教学有了跨学科的综合整合课程的味道。
她开始幸福地看着孩子们被吸引,吸引到她的教学之中。“我发现孩子们最喜欢听我讲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
好,那就上网找故事。那些篇幅适中、对话生动,有趣又有意义的童话故事,一个个被陈霜标注了起来。“我讲故事,会用夸张的语气、表情,再配上丰富的肢体语言。”一个故事下来,孩子们常常开心到不能自已,不自觉地互相传授少数不理解的词语。“老师,你什么时候再讲故事给我们听?”
陈霜有点儿犯难了。师生们在校时间都有限。到了放学时间,孩子们必须回家,她也须按指挥部要求回到援疆指挥部宿舍。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