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
务实 创新 公平
寻找浙派教育的文化基因


□本报记者 黄莉萍

见习记者 邵焕荣

“我们浙江人教书,强调知识的本义和内在联系,教育过程充满灵性。有着南孔文化和阳明思想的浙江人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更要有教育自信。”11月4日,由浙派教育生态科学研究院主办、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协办的浙派教育文化研讨恳谈会上,省教育学会会长张绪培认为,各地应重视地方历史文化,传承和发扬浙江籍教育大家的思想和理念,不断培育出新时期的浙派教育家。

浙派教育应提炼自己的文化基因

“浙派教育有着璀璨的经验、智慧和精神。未来我们要研究它的思想和价值,与生态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去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培植牵头成立浙派教育生态科学研究院,“我们的目标是探寻浙派教育的文化基因,让更多的学校能从中获取文化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陈峰就此认为,教育为谁办,怎么办,教育现代化如何落地,都考验着社会的人才观和教育部门的政绩观。“浙派教育家应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坚守自己的理想办学,坚持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校园内共生、繁茂,如此才能有教育的绿水青山,这样的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才有价值。”

“浙派教育有足够的自信,也需要持续地梳理和总结。”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方展画多年前曾带领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针对浙派教育家的培育和研究,“提炼浙派教育的文化基因,就是提炼浙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燃料’”。

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健敏对此深有同感:“浙江人要有教育自信,应从浙江教育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当代教育人的突出实践中,厘清浙派教育的概念,研究和助推浙派教育,传承和发扬浙江开放大气、求真务实、勤勉进取等的教育文脉。”王健敏认为,在尊重教育自然的规律,放权学校自主管理,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改革中,浙派教育家大有作为。

“在教育全球化,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谈流派并非易事。”即便如此,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俞晓东依然认为,浙江独特的文化和浙江人低调、务实、求新的个性,是有鲜明特质的浙派教育家形成的土壤。“寻找浙派教育的文化基因,需要进行大量的个案研究,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研究。”俞晓东呼吁,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率先启动年纪比较大、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教育理念的梳理和总结工作,“这是对老一批浙派教育家的保护和抢救工作”。

“浙江教育追求精致、品质,按规律做教育,讲规则意识很浓。”来自山东的省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校长张立栋认为,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浙江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育人方面做得扎实到位,“而关注和总结这些优秀校长、教师的教育成就,能有效增加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浙派教育该探寻怎样的价值观

“近现代史上,我国的两院院士中,从杭州高级中学走出的就有53位。杭高的教育特质,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总结,更值得我们对浙派教育充满自信。”张绪培认为,引进外来资源和学校,如果只求名气不求本质,则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创新、实干,却缺乏理论的总结和提升。由上海、浙江、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和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主办的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已历时13载。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辑陈宁一对参加论坛校长们的普遍印象是,“实践很强,做法很多,却没有总结出‘响亮’的教育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齐心协力培育、挖掘和助推浙派教育家,从而形成浙江教育人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多地普惠到老百姓,满足他们的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的美好愿望。”陈宁一说。

“经济社会的建设,城市化的发展,不同办学性质学校的突进,冲击着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郑宏坚认为,教育生态巨变后,缺少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而提炼出浙派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教育的整体品质很有好处,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

“因为独特的地域文化,敢为人先、开放大气、勇于创新、含蓄内敛等,是浙江教育人的共同特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尚可认为,新时期,浙派教育更应理直气壮地对不同教育范式进行梳理,引领校长、教师不断修炼,孕育、催生新的教育家。“蔡元培、经亨颐、蒋梦麟……我们曾经有那样星光灿烂的一批教育家,应有足够的教育自信,在遵循教育本质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教育的创新,实现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尚可认为,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需要更多像陈立群这样推动教育公平的浙派教育家,“这对坚守理想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有着振奋人心的示范作用”。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