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三小:拓展课程里的“桑梓情怀”
□本报记者 武怡晗
枇杷挂满枝头的季节,杭州塘栖三小教育集团“枇杷花开”等课程又火热上线了,在余杭区塘栖镇塘北村的课程基地里,学生们或手拿照相机穿梭在田间地头,抓拍丰收景象,或近距离感受蚕桑丝娘的手工技艺。
作为一所乡镇小学,学校立足古镇乡情,将课程与学生生活背景相连接,让学生们通过拓展性课程的学习,不仅成为古镇水乡文化的传承者,也成为古镇文化的发展者。
每个周六,塘栖三小五年级学生杨湛就会身着校服出现在塘栖方志馆里,作为水乡小导游,她和同学们担负着为游客讲解的任务。从羞赧内向到侃侃而谈,杨湛印象最深的是被游客询问展厅中龙舟的名字和历史。“为了掌握这些不在解说词范畴里的知识,我查阅了好多资料。”杨湛说,导游工作不能只按“套路”出牌,更要多读书、常积累,才能有底气。三年的小导游经历,促使她爱上读书,也更了解家乡,结合家乡文化还写成了多篇文章发表。
“用看得见的知识和体验,满足学生多样需求和个性成长。”校长虞国荣介绍,为了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动力”,学校在前期拓展性课程的探索基础上,结合古镇水乡特色,挖掘身边文化,提出“长虹”拓展课程的理念。“水乡古韵”作为其中的特色课程,分为古桥新调、枇杷花开、古梅新韵、美食余味、民俗新谭、米塑馨香、蚕桑丝娘七大板块,以“古镇探寻”为课程内容开展思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置课程具体内容,在学生们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丰富、深化认识和体验。
“通过‘水乡古韵’特色拓展课程,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古镇小导游、水乡代言人。”虞国荣说,与侧重学生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的选修课相比,“水乡古韵”特色课程通过展示属地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让他们在拓展课中看得见家乡灵动的山和水,看得见“乡愁”。
为了打造能让学生们“追捧”的拓展课,每学年,除了引导教师们开发各类拓展课,学校还从社区、企业等层面认真筛选外聘科目辅导员,开发特色课程并制定《校外辅导员岗位安全责任书》,监督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每学期末,通过辅导员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座谈、学校评价等形式,对校外辅导员进行综合评定。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虹是水乡的标志,在“长虹”课程的感染下,水乡的灵气浸染了水乡学生,水乡文化日益成为学生们的创作源泉,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梦之翼”假日小队获得杭州市“寻访身边的追梦人”主题实践活动一等奖;“小糯米”假日小队获得余杭区“寻访身边优秀的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一等奖……“水乡古韵”课程还被评为杭州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