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

从“一把尺”到“多把尺”
温州科技职院构建新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本报记者 刘桐青

“劳动技能掌握程度得分较高,但创造性劳动分数还有提升空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傅若芸拿着一份学期评价表向记者介绍道。与以往不同,这份评价表不再仅呈现一个总分,而是细化为数十个量化指标,帮助学生精准发现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

“细化评价表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郑晓杰说。当前,涉农高职院校已开展了劳动教育评价的多项实践,但仍存在评价理念滞后、重技能轻素养,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对此,温州科技职院构建了新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为学生综合劳动素养培育注入新动能。

评什么:三维度勾勒劳动素养新图谱

“劳动教育评价创新,首先要明确评价内容,构建多维观测体系。”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朱世杨说。为突破传统课堂界限,学院构建了“三课堂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精神培育、劳动技能实训与劳动社会实践纳入评价,实现从“重技能”到“素养与能力并重”的转变。

在劳动精神培育方面,学院开设了劳动通识、职业道德、劳动法制与工匠精神等课程模块,系统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相比于劳动技能,劳动精神的缺失更值得警惕。”朱世杨强调,学院引入优秀校友资源进课堂,通过现身说法传递劳动精神。

在近期的一场现代农业校友讲坛上,温州田缘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校友朱建理分享了他的劳动体会,从基层实践讲到科技转化,从市场开拓谈到情怀坚守,深深打动了学生陈豪威。“科技在未来农业发展中一定大有作为。”受此启发,陈豪威将研究方向锁定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用。在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他熟练地操作无人机监测病虫害、喷洒杀虫药剂,指导教师马清俊则从操作规范、作业效率、应对能力等方面对其劳动技能进行实时评估。

“学院注重‘全程全真’的劳动技能实践,与温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等教科研实践平台及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学生的劳动技能掌握程度。”马清俊介绍道。除了对专业劳动技能的评价,学院还通过劳动技能大赛、校园技能文化节等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探索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相关实践成果均被纳入劳动技能评价体系。

劳动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劳动品质与习惯的主阵地。“我今年参加了西瓜种植活动,收获的西瓜送给了金蟾社区的老人。”陈豪威说,学院每学期组织实践队深入田间开展农业服务,也鼓励学生参与校园保洁、食堂帮厨等日常服务。“从劳动精神、技能和品质多维度培养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劳动价值。”郑晓杰说。

怎么评:多模块激活学生成长新动能

“如何科学细化、量化评价内容,丰富评价方式,是体系创新的另一重点。”郑晓杰表示,学院基于“三课堂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设计出“3+12”评价指标体系,即设置了“劳动精神”“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习惯与品质”等3个一级评价指标,构建了“劳动价值”“劳动成果”“责任意识”“技能掌握程度”“工作品质”等12个二级评价指标。

“指标越细,越能发现我们的闪光点。”学生潘姿帆告诉记者,在“农业机械装备应用”课上,她对犁作机械操作不够熟练,原以为得分较低,没想到最后获得了95分。原来,指导教师王思亮看到她在课堂中非常积极,虽然操作不熟练,但是总能虚心求教。“潘姿帆劳动态度端正,所以我在坚韧性、责任心、价值观等指标上给她打了高分。”

为解决指标细化可能带来的评价模糊问题,学院对各项指标进行了系统性权重设计。“我们分别赋予3个一级评价指标30%、40%和30%的权重,再逐层分解至二级指标。”朱世杨举例说明,如“劳动习惯与品质”一级指标占总评的30%,其下属的二级指标“责任意识”“工作品质”“任务完成度”和“创造性劳动”分别占5%、5%、10%和10%,使评价在细化的同时仍具备可操作性与导向性。

在明确权重的基础上,学院推动评价方式的动态化,构建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考评模块。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日常表现与进步轨迹。学院为每名学生配备了《劳动教育学分认证手册》,学生参与的每一项劳动实践均需经指导教师签字盖章,确保过程记录真实可溯。

终结性评价不仅包含期末考核,更注重劳动成果的实际达成度。例如,学生每学期需在试验田内完成蔬果种植任务,学期末将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产量与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计入总成绩。

增值评价则着眼于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全过程的成长路径,鼓励学生在对比中识别不足、主动提升。傅若芸分享道:“这学期通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智慧农业种植大赛并荣获金奖,我在能力和评价上实现了双提升。”

通过构建多维度、全过程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温州科技职院将劳动教育从单一考核深化为对学生价值观、技能与品质的综合评定。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评价改革,为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农业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