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嘉琦
7月7日上午,一场特别的书法师训作品联展在金华教育学院开幕。展出的180余幅书法作品,均出自金华中小学教师之手。其中,既有清秀雅正的硬笔作品,也有飘逸潇洒的软笔作品,引得不少人驻足欣赏。
这场联展,是“金华市中小学教师书法素养培训工程”第十期结业展。自2020年起,金华教育学院、金华市文联、浙中书法院、金华市书法家协会4家单位合作发起书法素养师训工程,面向金华中小学教师开展书法素养培训,并在每期培训结束后集中展出学员的优秀作品。
“如今网络办公交流日益发达,人们认认真真写字的机会变少了。即便是师范院校科班出身的教师,不少人的书法基础也稍显薄弱,难以做到以师带生。”金华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书法素养师训工程项目组组长吴惠强介绍道。
举办书法素养师训,首先要破解“谁来教”的师资难题。在浙中书法院创院院长、工程师资总召集人杨守春的牵头下,各市、县书法家协会的骨干纷纷加入教师队伍。再加上当地高校书法专业师生,4家单位联合颁证的书法责任导师、教学助理达167人。
师资问题解决了,课程如何开展是另一难点。杨守春介绍,书法素养师训打破了传统的讲座模式,主抓实训。每期48学时,12次授课贯穿整个学期,实行每周一课、每班建群、每天教学与作业互动。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书法概论”“书法鉴赏”等2次理论课由市级专家统一讲授,其余10次实践课均按照就近便利原则,选配当地有教学经验的书法家担任责任导师。这样一来,偏远学校的教师也有机会参与到培训中。
书法素养师训工程对参训教师有何作用?吴惠强向记者出具了一份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有82.37%的教师认为“培训非常重要”,有39.84%的教师认为“毛笔字明显进步”,有90.63%的教师表示培训后自己会“经常提醒学生写好字”。
谈及培训对自己的帮助,兰溪市张坑中心小学副校长、数学教师吴能福颇为兴奋。今年上半年,作为书法爱好者的他如愿参加了第十期书法素养培训。一个学期下来,他的书法技能有了明显精进,板书也更工整美观了。“不管上什么课,教师都能在板书中注入书法因子。在良好板书的熏陶下,学生整体的书法水平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
不只是参训教师有所收获,学、练书法的氛围更借由他们扎根入校。金华市南苑小学作为最早参训的学校之一,截至目前已参加了3期培训。校长占丽娜认为,受书法素养师训工程影响,学校构建起“基础普及+特色深化”的书法课程体系,自主研发校本教材,探索“书法+”跨学科融合教学。一系列举措也结出了硕果:学生在全国、省、市书法赛事中累计获奖超过200人次。
当前,金华已形成覆盖广、质量高、影响深的书法师训格局。10期培训下来,累计惠及240余所中小学的1.18万余名教师。截至6月,参训教师中共有86人次作品在市级以上展赛入展或获奖。
5年回眸,书法素养师训工程实施成效显著,得到了参训教师、学校及社会的广泛认可。金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唯表示,为弘扬书法传统,接下来将持续把“大书写”作为金华中小学生素养提升四大行动之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课程形式,继续推动书法教育从“技能培训”向“文化育人”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