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佳
在杭州市余杭区育海外国语学校,一场以“校园雨水回收系统设计”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正在八年级热烈展开。学生们分组研讨方案设计,将生态理念融入校园建设实践。这所将创新实践落在实处的学校,其后勤服务中心的服务后台也同样引人注目——实时更新的教师服务需求处理进度表显示,超过50%的服务事项已办结,彰显出学校现代化治理的成效。
这些细节,也被记录在了学校的《民主管理日志》中。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创新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育海外国语学校秉持“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管理以教师为客户”的管理理念,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为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被动”到“自主”
让学生乐学成才
在育海外国语学校,每月都有一个节日,悦读节、科创节、体育节、艺术节、心海节、美食节……。在节日的那一周,学生可以钻研感兴趣的课题,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参加社团活动,还可以走进社区开展实践。而这个被称为“我们的节日”的创新安排,最初来自学生们在“校长有约”活动中的提议。几年来,已有百余条学生建议通过这个平台得到采纳。
这种民主管理方式的案例,在这里还有很多,成为学校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的真实写照。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体系
学校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体系,打造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践行以自主为内核的成长体系,助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地成长。将教育视作一种高尚的服务,学校从课程设置到活动安排、从校园管理到评价改革,都充分尊重学生的声音。
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为办学使命,学校全面推进个性化、定制式教育,尊重差异,把提升和发展人的素质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全方位,通过“定制课程”“定制教研”等途径载体,让差异取代差距,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和潜力,致力于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成绩与素养同时抵达。
同时,为避免管理机构层级过多、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学校实行总校领导下的学部负责制,减少管理层级,推动组织扁平化。这一举措将权力、资源与精力导向教育教学一线,赋予学部更大的自主空间与资源调配权力,确保其能够迅速响应学生的成长需求。
晨读时的并肩共学,操场上的挥汗同行,课业中的个性化辅导,寄宿时的暖心守候……这种全天候、全方位的育人实践,无不彰显着温暖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这里的学习成为一段温暖的生命旅程,让校园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沃土。学校坚信,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通过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放大亮点的赏识教育,每个学生都能在人生舞台上绽放光彩。
打造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自主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外语戏剧、文化展板等形式开展研究;举办“星推官”论坛,推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这是学校初中部历史与地理学科联合开发的“丝路文明”跨学科课程,也是学校开发的“三航”校本课程之一。
近年来,围绕“成绩与素养同时抵达”的育人目标,学校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兼收并蓄的基本框架,不断健全课程评价机制和评价方式,着力打造以“传统文化修身、科学理性笃行”为理念的课程体系。
初中部开设了起航课程群(日课程)、领航课程群(周课程)、远航课程群(月课程)“三航”校本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与学业要求,致力于拓展知识,培育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养。小学部则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通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文化课程、实践课程和管理课程五大维度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美丽海娃”。
此外,学校还对课程进行了精心设置,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巩固,又兼顾兴趣特长的培养与个性发展的需求;既考虑到当下的学习体验与成长需求,又着眼于未来的升学与职业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践行以自主为内核的成长体系
不久前,育海外国语学校的“校园生态圈”跨体系实践项目交出了亮眼的答卷:校园用水用电量同比下降了10%。该项目中,学生们不仅运用Systemize工具建立水质监测数据库,还自主起草了《生态志愿者行为公约》,记录科研、公益等数据并坚持每周发布《生态行动力雷达图》。该项目融合了学校的三大育人体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更锻炼了他们的系统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成果,得益于学校全面贯彻“自主、责任”校训精神,坚持以“一核五自”为主要目标的自主教育场建设,树立“成绩与素养同时抵达”的核心育人目标,坚持“学习自主探究、习惯自律养成、活动自治开展、评价自励赋能、生涯自我规划”的育人思想,统筹推进“5S”自主学习体系、“1366”自主德育体系、“一体两翼”自主评价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培养学生“想学、会学、坚持学”的学习力。
以“1366”自主德育体系为例,学校抓住自主管理这一个关键,打造三块阵地,即阅读阵地——漂流书吧,艺术阵地——音润心田,健体阵地——快乐课间;结合六大节日、六类仪式,通过做好活动课程建设,做好活动品牌打造,做好仪式教育设计,培养学生“健康、教养、情操、理想”四大支柱素养。
此外,学校还创新“一体两翼”自主评价体系。“一体”是指《杭州市育海外国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在道德与素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能、探究与实践等五大方面对学生进行基础性发展评价。“两翼”是指“三之珊”美丽学子激励体系和“夺旗赛”美好班级竞争体系。两大体系力求搭建累积递进式评价路径,将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增值性评价有机融合,注重正向激励,使评价的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变“管理”为“服务”
让教师安心从教
近期,一场特别的教师服务需求调研在育海外国语学校展开。管理层深入各教研组,倾听教师对教学支持、专业发展、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真实需求。这种“以教师为客户”的服务理念,正是学校创新管理模式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学校管理以教师为客户”的宗旨,将教师的需求与发展置于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全力打造高效运转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师服务体系。
转变角色定位,明确服务对象
传统学校管理模式下,行政部门人员多以管理者身份出现,侧重于任务分配与指令传达。而在育海外国语学校,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为服务部门的支持人员,其职责是为教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
要达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便是明确“我的客户是谁”。为此,学校对教导处、德育处、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等各个岗位的服务对象逐一明确。如教导处主任的服务对象有教研组长、各学科教师及学生,后勤服务中心主任的服务对象有两学部教导处主任、德育处主任、师生等。
这种以服务对象为核心的岗位职责重构,不仅打破了传统科层制的管理壁垒,更让行政效能直接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生产力。
提供精准服务,提升工作效能
在明确服务对象后,学校进一步细分教师这一客户,通过倾听客户声音、分析客户处境、挖掘客户需求、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以图书管理员为例,他们的服务对象有教导处主任和全体师生。对于教导处主任,图书管理员的服务内容是定期与其沟通,了解其对图书的需求,及时补充学科图书,以满足其学科教育教学的需要。而对于全体师生,图书管理员则需要提供分类清晰、摆放科学的图书管理服务,营造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并确保图书借阅的便捷性与高效性。
这种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不仅显著提升了工作效能,更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践行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氛围
教职工生日之际,校长上门当面送生日礼物,在工作群里送生日祝福,让教职工感受家一般的温暖;暑期疗休养活动,精心推出短、中、长3条线路,满足教职工不同的需求和喜好;每逢重要节日,精心策划各类创意活动,如教师节的拜师活动、妇女节的手工活动等,丰富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人文关怀是服务的内核。育海外国语学校通过制度与人文结合、规矩与民主并行,用心、用情关爱教师,提升教职工的归属感、安全感与成就感。
通过实施“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管理以教师为客户”的管理理念,育海外国语学校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暖的教育生态系统,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教师能够安心育人。这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也为学校的持续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