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4月15日 星期

课间加长了,教师压力增大了吗?


□本报记者 张纯纯

在绿城育华嘉兴双溪湖实验中学推行课间15分钟改革后不久,学校八年级教师办公室里的布告栏上便多了一张打卡计划表,内容很简单——每天打羽毛球30分钟。

这是科学教师祝利玲和同事受到学生运动热情带动而定下的目标。“课间延长后,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了,有时候他们踢毽子都会来邀请我们一起玩。每个课间多了5分钟,几个课间凑一凑就能轻松实现目标。”成功打卡了1个多星期后,祝利玲明显感觉到肩颈痛、腰痛等症状缓解了不少。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和祝利玲一样,不少教师“玩转”加长版课间的第一选择都是加入学生,通过适当的运动放松身心。

记者到访嘉兴市秀洲区磻溪教育集团桃园小学当天,就遇上语文教师王晶晶正在操场上跳皮筋,与她搭档的学生并非自己班级里的,而是其他年级的学生,之前双方并不熟悉。“我看见她们在跳,正好想活动活动,就加入了。”王晶晶说,作为六年级教师,有时候工作压力大,别小看跳皮筋的这几下,心里还真能轻松不少。

身为体育教师,桃园小学校长仲小伟特别希望教师能在休息时间走出办公室,多到户外活动。他告诉记者,近10年来,桃园小学一直将市级非遗传承项目“七彩童玩”作为特色课间文化,其中包括跳皮筋、踩高跷、滚铁环、抖空竹等多项传统游戏,教师也都已经掌握了1~2项,不愁课间没东西玩。“而且课间活动也是师生互动的有效载体,教师不能一直做旁观者。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从学校里‘走出幸福人’,如果学生走不出教室、教师走不出办公室,又何谈幸福呢?”

当然,也有教师选择更安静的“玩法”。“坐着发发呆也很开心。”双溪湖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叶鑫怡笑着说,课间15分钟对自己而言,更重要的是心态上的放松。以前课间遇到学生请教问题,特别是在两节课连着上的情况下,自己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要上下一节课了。现在,自己可以去跟学生下盘棋,也可以休息发呆,如果上一节课堂中遇到一些教学问题,还能趁课间跟同事交流一番,“是一种有选择余地的幸福感”。

而想要获得这样的幸福感,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不拖堂,让自己和学生都能拥有完整的15分钟。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教师祝响响表示,课间15分钟对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要把课间真正还给师生,改变时长只是开始,背后需要配套“软件”来支撑。比如对拖堂,学校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杭州市学军小学就在正式实行课间15分钟前,专门召开了全校教师会议,再三强调不能拖堂,还成立了监督小组进行课间巡视。校长张军林说,在推行课间15分钟改革中,学校对教师的唯一要求是,下课铃一响,就得把学生放出去。

据双溪湖实验中学执行校长高洪良观察,现在是教师想拖堂都没法拖了。他解释道,为了能让师生充分利用好课间15分钟,学校采用“就近”原则,选择在走廊和连廊上增设迷你台球、棋类游戏、引体向上、摸高等多项活动设施。因此,现在一下课,教室外面就非常热闹,教师即使拖堂讲题,学生也根本没心思听。“这些都在倒逼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这个学期,学校着重推进集体备课、集体精选习题等工作,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情境教学、项目化学习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拥有了完整的15分钟后,也有教师担心课间加长后,会不会增加自己的管理负担。仲小伟认为,这是学校在推行课间15分钟改革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绝不能单纯地把压力给到教师。”他说,学校要通过加强设施设备维护、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等途径做好课间管理工作,而不是去额外增加普通教师的管理负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课间15分钟工作,让教师和学生都能眼里有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要建立健全责任认定机制,要依法界定学校、教师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的责任。如果学校、教师已经尽到安全教育、安全管理责任,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出现意外伤害,是由于偶然因素或自身原因,则明确学校、教师不承担责任,从而减轻学校、教师的安全管理压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