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4月15日 星期

听,大学书记校长们讲述时代强音


□本报记者 徐梦娇 郭诗语

这个春天,浸润浙江全省校园的“新时代变革实践”主题宣讲活动蓬勃开展。截至目前,已有31所浙江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院)长走进中小学,以鲜活的事例、青春化的表达,向数万名师生讲述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和成就,解读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的精彩蝶变,分享浙江在立足新定位、担负新使命中的改革实践与标志性成果。

一场场宣讲,既是一堂堂深入浅出的思政课,更是一粒粒播撒在青少年心田的思想种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理念,在春风化雨中悄然生根。

他们讲了什么?为何能引发中小学生的共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充满活力的课堂——

之江味:扎根本土,润泽一方

一场场宣讲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从钱塘江边到瓯江两岸,浙江人敢想敢干的创业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

“为什么浙江能孕育‘六小龙’‘七小凤’?”在宁波中学的大礼堂,浙江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魏江用实践图谱给出答案:从永康五金等草根经济茁壮成长,到慈溪方太厨电等“单项冠军”创新提质,到阿里巴巴引领数字经济发展,再到吉利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标杆,浙江以民营经济为根基,创业创新的土壤足够肥沃。这些鲜活的故事,无不展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有学生感慨:“以前总觉得创新离我很远,但魏校长讲的案例让我明白,未来我们也可以成为这种‘协同引擎’的一部分。”这场充满激情的讲座不仅为宁波中学的学生们点燃了创新火种,更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了深刻的浙江注解。

浙江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干武东讲述了该校联合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探索建立“文艺轻骑兵”队伍的实践故事。这些从音符到乐章、从课堂到乡野的艺术实践,不仅让师生们深刻理解了“八八战略”指引下文化强省建设的丰富内涵,更以艺术之美诠释了新时代文化惠民的浙江实践,实现了艺术教育与服务社会的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昌祖向学生们讲述着李祖村的发展故事。大屏幕上,视频画面和新闻纪实报道交替呈现,将一个村庄的华丽转身娓娓道来。20年前的李祖村,还顶着“水牛角村”的尴尬称号——这个寓意“没有希望”的旧称,道尽了当时的困顿。“华丽转身的密码是什么?”李昌祖向台下抛出问题。学生们看到,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一条条平整的马路取代了泥泞小道,清澈的水塘重现,特色农产品品牌崭露头角。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也让这个村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现在的李祖村,已经重新定义了‘乡村’。”李昌祖深情地说,“这里不再是年轻人逃离的‘荒漠’,而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创业热土。”

从民营企业的创新故事到美丽乡村的振兴实践,从科技突破的硬核成果到文化传承的时代新篇,这些生动的成长故事,不仅让学生们看到了家乡的精彩蝶变,更触摸到了时代发展的强劲脉搏。

科技味:革新求变,驱动未来

当春晚的机器人群舞惊艳世界,当人形机器人走进宣讲课堂——硬核科技正成为浙江思政课最生动的素材之一。

在余姚中学,浙江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陈文兴向学生们揭开了“大国重器里的浙江智慧”:从护航航天员平安归来的高强度伞绳,到挽救生命的人造血管新材料,再到传承文明的数码真丝织锦技术,每一项创新都在国家战略需求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标。他告诉学生们:“这些‘黑科技’的源头,都来自基础研究的突破。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舟山市沈家门中学,浙江海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武传宇展示的“深蓝探索者”仿生机器人引发了阵阵惊叹。当下,在东海深处、龙井茶园、血管脉络,都有机器人的身影。武传宇讲授了机器人的发展史,并展望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机器人会重写生命的定义吗?”“人性会被算法取代吗?”感受到人工智能时代正滚滚而来,有学生不禁提出疑虑。“科技与伦理的共生命题,就像机械臂传递的咖啡,温度不在金属,而在背后人类赋予的关怀。”武传宇妙喻作答。

嘉兴市第一中学的课堂则展开了一场“科技与人类的未来对话”。嘉兴大学党委书记沈希将科技创新置于人类发展的宏大视野中,从热量的搬移与地球环境保护谈起,讲述了科技创新与地球环境保护的关系,剖析了科技创新背后的世界局势。

这些生动的课堂讲述,折射出浙江科技创新的发展格局: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又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又培育未来发展新动能。

青春味: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这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既是之江故事会,又是科技展示台,更是人生智慧课。书记校长们或引经据典,或现身说法,或聊天互动。他们勉励年轻一代:要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让青春梦想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向金华第一中学的学生们讲述了00后新农人、非遗新匠人、零碳工程师、元宇宙建筑师等正在各行各业实践创新之力的年轻人的故事。他借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主题曲寄语:“人生难免风风雨雨,最后改变了模样,不变是我心中的希望。”蒋云良期盼学生们怀揣梦想,脚踏实地,为建设创新浙江贡献青春智慧。“听了蒋书记的宣讲,我深受激励。”高一学生尹俏兮的感慨道出了在场学子的共同心声。

“同学们,把自己的小梦想和国家的大发展联系起来,用我们的青春力量来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在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浙江传媒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韦路和学生们聊起了青年人的成长故事。他分享了大学生们在杭州亚运会当志愿者时的暖心故事,在基层宣讲时想出的新鲜点子,还有用专业配音让经典作品焕发新活力的趣事。说到追梦路上的坚持,韦路叮嘱道:“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小溪流最终能汇成大海。”

活动现场,浙传青年宣讲团还带来了精彩的配音秀。当“哪吒”的声音响起时,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当听到动画片里惟妙惟肖的对话时,学生们又忍不住咯咯笑起来。这样的专业展示,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原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最大的魅力。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钱天国为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的学生们指明方向:“要从‘读懂家乡’开始‘看懂中国’,在探究中独立思考,在变革中坚守理想信念,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书记校长们用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们:成长没有捷径,唯有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才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正如钱塘江潮水奔涌向前,新时代的青年也必将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