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星期

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策略探析


●高校要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中国底蕴、中国情怀,会讲故事、能讲故事的国际人才。

□浙江科技大学 夏俊锁 赵 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来华留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引进来”的主体。自2010年《留学中国计划》发布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蓬勃发展,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不断优化。要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国”,就必须要坚持党建引领,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培养一批“知华友华、造福世界”的国际人才。这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需求,也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使命。

一、坚持党建引领,坚决扛起教育强国战略使命

高质量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新时期集聚全球优质人才资源、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必须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来华留学生教育全过程。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因此,坚持党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为高校国际化办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校党委需准确把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增强教育对外开放的全局掌控能力。具体来说,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牢掌握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同时,要将中国国情和文化教育融入到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学习中,以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体现中国特色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方案。

(二)坚持党建引领,抓牢中国国情教育主阵地

近年来,中国国情教育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已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来华留学生回信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相关要求的关键举措。尽管如此,当前高校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工作上的重视程度仍有不足,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思想教育、重文化体验而轻深层理解的现象。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应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深度融合。具体而言,应将国情教育纳入高校的“大教学”和“大思政”范畴,进行统筹管理,完善国情教育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

高校需推进构建一个融合始业教育课程、汉语能力培养类课程、中国概况类课程、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类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于一体的国情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这样做旨在夯实国情教育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特色化建设。同时,高校还应有组织地开展教材和课程开发工作,确保国情教育能够帮助来华留学生认识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和传播中国。

二、讲好中国故事,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整体效能

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既要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要承担起推进国际传播的使命担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了向世界宣介中国的主张、智慧和方案,展现中国的形象,高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国际传播的整体效能。

(一)谁来讲好中国故事

留学生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是讲述中国故事的最佳人选,他们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为了培养一批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对中国文化高度认同的高素质来华留学人才,高校需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国国情教育课程、社会实践、讲座、座谈会、学生活动等,让留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中国。这些活动旨在激发留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能够并且擅长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发声,成为知华、友华、助华的“文化代言人”。这将推动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在全球范围内的表达,从而不断扩大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朋友圈。

(二)讲哪些中国好故事

1.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的回信中写道,“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因此在留学生群体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支点和基点,也是核心点和关键点。

2.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让世界刮目相看:高铁、数字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嫦娥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这些伟大成就背后的故事无一不展现了中华民族砥砺果敢、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的优秀品质。

3.讲好中国老百姓的故事

中国故事既需要在宏大叙事层面展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大国形象,讲好“大故事”,也需要在微小叙事语境中传递出生活幸福、努力拼搏的人民形象。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要讲好百姓生活中的“小故事”,展现中国老百姓勤劳淳朴、善良热情、坚毅奋进等美好品质。

4.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传承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基础。

(三)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高校在对留学生进行中国国情教育时,要重视对中国故事背后的逻辑和中国特有文化的深度阐释、解读,从而纠正留学生的认知偏差,使其对中国故事产生真正的理解、认同,并能用自己国家的语言讲述出去,真正提升传播效能。高校应让留学生参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了解中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建设成果;参观中国高新企业,了解中国制造、中国高科技产品,感受中国企业现代化治理模式;等等。要让留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共鸣,激活文化契合点,从而凝聚目标共识、思想共识、价值共识,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中国故事的理解。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要扩大讲故事的媒介,要口头讲、书面讲,更要网上讲。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交平台的普及、传播模式的变化,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主要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兴传播渠道,给留学生发声提供网络传播平台,引导留学生通过短视频、朋友圈、社区论坛等,讲述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向世界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总之,高校要坚持党建引领,讲好中国故事,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中国底蕴、中国情怀,会讲故事、能讲故事的国际人才。同时,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最终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本文系浙江科技大学2023年度国际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党建引领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路径探索”2023IERC007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