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星期

发挥特色学科优势 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访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金焕民

□本报记者 李 平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明确了浙江教育强省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浙江教育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与路径。近日,记者走访了温州医科大学,校党委书记金焕民表示,学校将以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精神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牵引,驱动“双一流”创建工作高质量推进,更加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积极发挥医科大学在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当好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主力军,奋力交出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双一流”创建的高分答卷。

记者:学校将如何锚定“双一流”创建目标谋篇布局?

金焕民:学校目前正处于冲击国家“双一流”的关键时期,我们积极构建以登峰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为牵引、以资源高效汇聚与配置为支撑的发展体系,实现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的科研创新产出。

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卓越医师人才“5+3+X”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优化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衔接机制。建设医工交叉课程群,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二是聚焦人才生态优化,积极发挥“以才引才”“以才聚才”渠道作用,靶向引才,全球揽智,完善人才特区政策,加大拔尖人才引进力度。三是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行动,以登峰学科(药学)为引领,打造覆盖校本部、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协同发展的完整学科体系。深化与瓯江实验室、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等高能级科创平台融合发展,争取更多的标志性成果转化。

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接力赛”。接下来,学校将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挂图作战,明确时间表、责任人、路线图,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盘点”机制,扎实推进工作,确保目标落实。

记者:在学科建设上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先行先试”,目前取得了哪些突破性成绩?

金焕民: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双一流”战略目标,系统推进高水平大学和登峰学科建设。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明确学科发展重点,以药学和眼视光医学为主攻方向,以高峰学科带动医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等学科协同发展。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围绕优势学科组建交叉研究团队,建立五大学科群,推进学科造峰筑原。学科特色与优势逐步彰显,学科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已有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前1‰。

30多年来,校长李校堃院士聚焦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家族的研究,成功研制出FGFs系列新药,在世界上率先攻克了生长因子成药难题,开启了生长因子特色引领之路。其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受到省委省政府记功表彰,实现了学校国家科技三大奖大满贯。

眼视光医学是学校的王牌专业。40多年来,温医大眼视光从无到有,把一个专业打造成为集教学、医疗、科研、产业、公益、推广于一体的眼视光发展体系,被国际学界称为眼视光学的“中国模式”。

目前,学校正在推动学科交叉研究项目,聚焦登峰学科(药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推动登峰学科(药学)在学科建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记者:温医大在推动产学研转化及医疗创新应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金焕民:学校以“小因子”“小眼球”撬动“大健康”发展,从“小切口”着手做世界一流,探索出一条具有温医大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全力服务创新浙江发展战略。

学校持续厚植生物医药科创土壤,聚焦转化应用,汇聚政、产、学、研、医等各方力量,与地方政府共建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为温州生物医药产业搭建了从研发、临床、小试、中试、投资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生态。

中国眼谷整合了温医大眼科资源,利用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三大科技平台,在眼健康领域实现了多个“从0到1”的突破。目前,已集聚爱尔眼科、华润、博士伦、强生、京东方等科技型企业540家,园区营收超120亿元,逐步搭起眼健康科创高地的“四梁八柱”。

中国基因药谷重点孵化温医大生长因子项目,已落地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通过搭建研发、中试、临床、生产、检测、销售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实现生物医药从科研源头到产业化上市的生态闭环,大批生物医药企业得以“拎包入驻”,目前已招引企业超400家,带动营收超200亿元,初步形成了温州生命健康产业生态集群。去年,温州“FGF(生长因子)之城”启动建设,这是把研究领域打造为城市名片的开创之举。

学校依托“两重”“两谷”,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赋能。前不久,学校签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化学药品1类新药C66胶囊”转化合作协议,总金额达1.3亿元,是学校首个亿元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高校是创新中国的生力军。温医大将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聚焦生命健康领域,走好特色发展之路,为健康中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