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翔
带队前往高职院校商谈加深合作,接待新能源车企团队来校参观考察,最近,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祁长伟忙得脚不沾地。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科技创新浪潮的驱动下,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历史性变革,正在从汽车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加速迈进,这对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祁长伟表示,杭州交通职高正着力打造以“中高企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这也是学校在产教融合之路上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产业变革倒逼职校突破机制壁垒
前不久,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我国的现代产业、现代制造业领域70%的人才来自职业教育的培养。显然,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之中,职业教育已成为培育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汽车产业为例,新能源汽车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突破口,其技术迭代周期已从传统汽车时代的5~7年大幅缩短至18~24个月,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年均提升15%,智能驾驶系统每半年实现一次更新升级,行业年度新增专利突破12万件。这一系列突破标志着我国正从汽车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加速迈进,不仅重塑了产业格局,对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总量将达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产业人才需求呈现专业知识技能更新迭代快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这意味着从业者不仅需要快速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基于以上情况,全面构建产教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是共识。然而,如何让产与教有机融合?这成为摆在杭州交通职高面前的问题。
首先,由于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各厂商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电控等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筑高技术与品牌壁垒。其次,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制造工艺快速迭代,作业标准不断更新。加之近年来中职学校逐渐转向以升学教育为主,难以为企业提供急需的专业人才,校企之间越来越缺乏互联互通的合作渠道。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等难以及时融入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学校也就难以在教学项目、教学资源等方面实现与产业的快速对接和动态更新。
“当下,中职学校虽然逐渐转变为以升学为主导,但我们的‘职业’属性没变,只是从‘就业教育’转向‘职业基础教育’,中职学校始终是企业人才的储备池。”祁长伟表示,聚焦人才培养关键环节与核心要素,突破机制壁垒,构建“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汽车企业”的三方协同育人新生态,是破解当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的途径。
中高企携手催生协同育人新生态
实训课上,高二年级13名学生穿着电工绝缘鞋,戴着绝缘手套,围着一台电动汽车“把脉问诊”。“万用表测绝缘,示波器盯波形。”来自浙江申通时代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正高级工程师江海荣正示范高压控制系统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杭州交通职高教师在一旁配合讲解技术要点。这堂来自企业的“大师课”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江海荣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大国工匠浙江培育对象”“浙江金蓝领”等一系列荣誉。2003年,他从杭州交通职高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毕业后,升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深造。工作后,他深耕汽修领域,在取得一系列荣誉后,不忘回馈母校——在杭州交通职高成立江海荣大师工作室。学校以该工作室为支点,建立起“双师+改革项目”校企人员互通互用机制。
从学生到特聘企业讲师,可以说,江海荣的工匠成长之路折射出杭州交通职高打造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在这样的育人机制下,学校毕业生中还诞生了韩晨洪、顾宇宙等一批劳模工匠、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自2016年杭州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设区市试点城市以来,杭州交通职高一直在产教融合领域积极探索。学校与杭州地区106家品牌汽车销售服务4S店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依托合作企业,组织学生下企业体验、顶岗实习,开设各类订单班;近年来,还进一步邀请企业师傅进课堂,成立杭州交通职高教育集团,合作开发课程,将育人模式从现代学徒制升级为“企业学区”,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
在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的背景下,为深化人才培养供需对接,学校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携手新能源汽车品牌、高职院校,共同组建校企协同的产教融合体,开展“3+2”中高职一体化联合办学,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比如,2022年,学校与新能源汽车品牌零跑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开设零跑订单班,建立零跑实训室、校企员工培训中心,打造零跑教育系统团购平台等。学校还邀请高职院校如浙江交通职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参与,三方共同制定品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实现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协同培养。
在课程方面,根据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项目的有关要求,学校与浙江交通职院共同打造中高职一体化“金教材”基地,完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标准体系建设;学校与浙江交通职院汽车学院团队成功获批省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全力投入“走进汽车”“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7本中高职一体化教材的中职核心教材编撰工作。
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学校还与高职院校、头部车企共同筛选核心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技术标准,融入行业“四新”,联合开发了“电动汽车总装技术”“新能源汽车销售与售后实务”“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新能源汽车原理与维修”“汽车底盘常见项目检修”等5门品牌特色课程。通过“真任务+渐进式”课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精准对接,确保学生掌握岗位“真技能”。
在教学模式上,杭州交通职高全面引入数字技术,以数智赋能汽修实训教学探索。学校已构建起中职汽修“数智课堂”模型——通过数字技术搭建线上汽车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引入VR技术、裸眼3D技术,开发移动智训App实训组织工具,实现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呈现、实体空间的数字化改造和学习环境的数字化构建。这让传统实训中实操数据无法采集、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不够客观等问题都迎刃而解,教学与评价变得更为精准。
为打通产教融通的资源壁垒,学校建立了“资源+实践场域”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整合院校与汽车企业的优势资源,开展互惠合作,即院校向企业开放实训场地、师资及教学设备,投入资金与企业共建“企业学区”,支持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与售后服务;企业向院校提供技术资源和生产资源,联合学校开发品牌特色课程,满足学校专业教学和师生企业工学实践需要。
产业变革风起云涌,职教担当使命必达。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祁长伟表示,“产教同心,校企同行。我们将继续携手高职院校与头部企业,以数智化改革为引擎、以资源共享为纽带,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创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输送更多具备‘真技能、真本领’的高素质人才,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