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俞颖颖 陈安娜)近日,浙江同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至此,新昌“国字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达9家,成了当地招才引智的一张金名片。
同星科技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制造企业,在2017年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并与西安交通大学紧密合作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这些博士后在站期间累计申请专利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累计获得省级新产品鉴定7项,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激发了新活力。”同星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新昌高度重视引才育才工作,把博士后人才招引工作作为突破发展瓶颈、激发市场活力、凝聚创新要素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博士后工作站20家,累计招收博士后200余名。
新昌通过加大政策扶持,不断提升博士后工作站科研经费、培养经费的资助力度。同时,聚集重点群体,将“大优强”、专精特新企业优先纳入博士后工作站创建范围,主动做好上门指导、项目评估、申报推荐等一条龙服务。
此外,新昌还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深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助力企业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2024年,新昌58名在站博士后共申请专利63项,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110个,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2亿余元。
在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利器。例如三甲酚的氧化项目,原有工艺设备腐蚀严重,废渣量大,原料成本和环境成本都非常高。针对企业科研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后,新和成通过开发新型催化剂,降低了成本,每年新增效益1500万元以上。
新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将完善博士后“进、育、出”全周期管理,同时推出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人才政策,充分保障博士后科研条件,让他们安心扎根、潜心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