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星期

乘教育强省战略东风 汇高质量发展动能
——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陈积明

□本报记者 朱郑远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提出,要深入实施高教强省战略,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实质性贯通,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整体性跃升。近日,记者走访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陈积明表示,学校将深刻领会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谋篇”和“立意”,明确杭电的“破题”和“解题”之路,锚定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深化电子信息特色,不断推动高质量教育教学、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效能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奋力书写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新篇章。

记者:锚定省委对杭电提出的成为浙江数字经济建设发展主力军的目标,学校接下来将如何发挥学科特色优势赋能人才培养?

陈积明:国家战略布局和产业急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更是推进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我们不断构建专业内涵提升路径,以“数字赋能、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精准耦合数字浙江、创新浙江的产业需求。最近,杭电在国内率先开设通识课“AI实战:从零到精通DeepSeek”,带领学生逐步深入了解DeepSeek的核心技术。课程整合了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资源,集聚了学界与产业界精英,引入了华为等企业的实战案例。开设这样的引领时代前沿、脚踏产业大地的“爆款课”,是希望引导学生触摸到科技的温度,感知时代的脉搏,成为“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先锋者。

借人工智能东风,打通专业体系建设的“任督二脉”。学校设置了“1+X+Y”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了一批“人工智能+”示范通识课程和专业交叉融合性课程;依托相应学科打造了计算机科学英才班、集成电路EDA英才班和12个创新班,形成了“数智升级、交叉融合、拔尖引领”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在8个学院29个专业开设创新实践系列课程,与华为、海康威视、大华等知名企业共建145个产教融合基地。我们还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合作开设杭电“大飞机班”,实施本硕贯通、学科专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塑造未来技术创新领军人才。

记者:新质生产力是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量的生产力,创新是关键。学校如何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陈积明:高校与地方结成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在区域发展中找准定位、锚定方位,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中履行大担当、拿出大作为,对于杭电这样扎根浙江大地的省属高校来讲尤为重要。今年,浙江再把创新“置顶”,杭电也将“创新杭电”具象化,围绕学科建设、成果培育等层面搭起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四梁八柱”。

学校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特色优势,聚焦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中心的登峰学科群建设,充分用好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支持,以前所未有的大力度实施“重大标志性成果突破工程”“高能级科研平台构筑工程”“全面社会服务推进工程”等,第一批遴选的18个重大科技成果培育项目,实施“近期—中期—长期”三级梯度培育模式,力争在大人才、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上持续取得突破。同时,学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瞄准关键核心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与安吉县、华数传媒、圆通速递等地方和企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西湖大学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发挥优势互补,挖掘深层潜力,在建设校企联合创新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上进展连连、成果可期。

记者:杭电的优势学科和全省产业布局联系密切,学校如何急发展之所急,为建设创新浙江、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智力和人才支撑?

陈积明: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人才梯队关系学校中长远发展。我们始终求贤若渴,敞开大门在全球坐标系内发现、延揽高端人才。学校按照“优结构、强内涵、提质量”的人才育引体系,致力于培育战略科学家塔尖力量、提升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中坚力量、做强青年人才后备力量,相继出台《“力行学者”岗位实施办法》《博士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规定》《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通过构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路径,实现培养人、使用人、成就人的逻辑贯通。厚植有归属、有托举、有发展的成长环境,高水平人才才能安心地“稳稳长出来”。2024年,学校新增国家级人才7人,新增省部级人才10人,遴选“力行学者”10人,不断集聚人才“蓄水池”,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撑,更为科技自立自强注入了“源头活水”。

记者: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科技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人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三者协同配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学校是如何探索“三位一体”的融合路径?

陈积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而早在2024年年初,杭电就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与之江实验室共同筹建浙江省人工智能学院,探索将人才培养建在高能级平台上、建在产业上,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该学院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重点方向,以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人工智能产业界委托项目、科研院所攻关任务等为载体,既是原始创新探索的“自由区域”,更是产学研用开放合作的“融合区域”。同时,该学院以项目为纽带联合国内头部企业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开展高端人才培养,把高水平科研资源转化为高质量育人资源,首批31名来自杭电和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已开展富有实效的工作。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里将成为服务浙江“万亩千亿”未来产业的重要力量和人工智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浙江样板。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