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舒玲玲
2025届“春招”比往年来得更迅猛、更热烈,各方重视程度空前。
高校毕业生人数“十连涨”,今年除了1222万名应届生,还要面对去年尚未就业的500万名“存量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承压前行之际,国家启动实施就业支持计划,鼓励毕业生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
与此同时,AI的破圈爆火牵引着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在这一轮“春招”中积极抢滩,争相招揽具有AI素养的高水平人才。我省高校也主动出击,有意识地激活挖潜相关领域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助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连日来,记者探营省内多所高校春季招聘会,揭秘2025届“春招”的新形势新变化——
科技企业大放异彩
AI素养成毕业生“硬通货”
3月12日下午,绵绵春雨没有阻挡应届毕业生求职的脚步,他们小跑着冲进浙江理工大学体育馆,这里正在召开一场春季人才对接会。AI、算法、智能化、大模型,耳边不时响起的高频词汇,共同拼凑出今年“春招”的独特画像——AI相关岗位大热、AI人才抢手、科技企业备受青睐。
“最近机器人实在太火了,希望我能抓住这波发展机遇。”杭州它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展位前排起长长的队伍,浙理工应届毕业生何同学目标明确,这次参会的几家机器人公司他都投了简历,前几天还参加了宇树科技来学校举办的宣讲会,“人工智能行业还在起步阶段,正是我们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记者从浙理工招生与就业指导处获悉,此次招聘会共吸引228家用人单位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其中不乏AI、通信软件等领域的科技企业。
自春晚出圈后,宇树科技就加大了招兵买马的步伐,连续参加多场高校招聘会,积极储备AI算法工程师、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等岗位人才。“像宇树科技这样的明星企业,我们要主动出击‘预约’他们的招聘档期。”3月5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专门组织了一场招聘会,学院辅导员张卫洪说,他们点对点邀请了宇树科技、零跑科技、均胜电子等一批科技类明星企业,助力更多毕业生进入心仪企业和岗位。
科技企业推出AI算法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等热门岗位,传统企业招揽AI相关专业人才积极谋求数字化升级、智能化转向,其他企业和岗位同等条件下也更倾向于招聘能熟练使用AI的毕业生……AI素养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硬通货”,有AI项目经验、上过AI课程、参加过AI领域竞赛等更是“加分项”。
对此趋势,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翁灵丽看得分明。3月9日下午,杭师大举行了浙江省2025届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她发现,有教育企业要求应聘者能利用AI研发课程、一动漫公司希望美术生能熟练掌握AI工具,还有更多岗位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交叉能力倾向。“招聘会现场AI含量很高。”翁灵丽告诉记者,接下来杭师大将聚焦AI素养培育、AI领域就业创业等,以课程形式每周推出一期“AI素养提升训练营”,相关排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人岗匹配更趋精准
高校布局建设“行业就业市场”
3月6日,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联合杭州医药港小镇举办校园招聘会,园区企业组团参加,向该学院应届毕业生精准投放了1300余个高质量就业岗位。“我们称之为‘产业园区整体入驻式’校园招聘会。”浙工大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叶圣涛说,这也是他们进行“行业就业市场”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
“我发现这次招聘会比以往的生物医药行业专场更聚焦,我们参加一次招聘会就能接触到大量有研发需求的企业。”浙工大生物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陈同学说。园区产业高度集聚的特性,使得这场招聘会提供的生物医药类岗位占比达到91%。叶圣涛表示,在“行业就业市场”导向下,二级学院和园区管委会都将发挥更大作用,除了组织、筛选企业参加校园招聘会,还要通过空间对接、信息对接和岗位对接,实现校企间的空间融合、数据互通、精准匹配。
伏笔早在寒假里就已埋下。浙工大给各二级学院下任务,要求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假期带队访企拓岗,努力把行业企业、产业园区引进学校里来,形成“校中园”物理场景,布局建设“行业就业市场”。
如今,更多的“行业就业市场”还在逐步建设中。3月11日,莫干山高新区管委会组织中国科大—德清阿尔法创新研究院、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等园区内16家优质企事业单位走进浙工大招聘引才。此次引才行动所涉及的岗位围绕德清县地理信息、人工智能两大特色产业,瞄准低空经济、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车联网三大未来产业,与德清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高度契合,也与浙工大的学科专业布局基本吻合。
杭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也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多次组织园区内企业参加学校招聘会。在浙江省2025届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上,浙江之江数安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园区企业就到场精准选才,收获了厚厚一摞简历。科技园还提供了企业需求征集、学校对接、通知落实、预约入校、到场协助的全流程服务。
求职心态更务实多元
文科生同样有广阔未来
AI浪潮声量越大,理工科毕业生选择越多,是不是意味着留给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更窄、机会更少?很多人有这样的担忧,但叶圣涛显然不这么认为。“找工作时不要光看企业的名称,其实很多适合文科生的岗位都夹杂在企业各类招聘岗位中。”他常常这般解答文科生的求职困惑,例如机械工程类公司也会招行业市场分析这样适合文科生的岗位。事实上学校也做过统计,每次校园招聘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中,适合文科生的岗位比和文科毕业生占全校毕业生的人数比是大致相当的。“3月下旬,我们也计划推出人文社科类专场招聘会。”他说。
浙江万里学院会计学专业的赵同学在招聘会没有“海投”,而是提前了解相关企业后有针对性地投出了5份简历,在与面试官沟通后,成功进入下一轮面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叶同学则对新媒体运营很感兴趣,认识到实践经验很重要后,她边积累边反思,不断复盘提升自己,赢得了企业青睐……
“学生的就业状态确实要好于往年”是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的感叹。浙江万里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向娴华就明显感觉到,这届毕业生的求职选择更加多元务实,更看重岗位成长性、团队创新潜力而非短期薪酬,并愿意为核心技术参与或行业深耕的机会接受一线岗位。“学校一直鼓励学生投身服务城乡社区和新业态领域就业创业,也会协同二级学院开展‘大学生进企业’活动,联合街道办,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并现场面试。”向娴华说。
浙江万里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万里是该校“红美人”社会实践团队的核心成员,一直带领团队从事特色农产品营销,并逐步将业务版图拓展至乡村旅游领域。2023年,团队正式成立宁波市甬畅行旅游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团队成员的就业问题,还建立“传帮带”机制持续吸纳学弟学妹,带动更多校友就业。
在中国计量大学承办的2025年浙江省首场大型校园招聘会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梁同学逛了一圈后,会根据心仪岗位的要求,对个人简历进行深度优化,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展现自身优势;生命科学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王同学了解到从事检测工作需要很多相关证书,便准备利用目前这段时间多学习、多考证。中量大学生处副处长高秋艳欣慰地说:“虽然这届学生对名企大厂热情不减,但对中小企业、初创企业的兴趣明显增长,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实现和长期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