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2月28日 星期

耕读传薪火 劳动育新人
——瑞安市云周中心小学特色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瑞安市云周中心小学秉承“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教育理念,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构建了课程体系化、基地特色化、活动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模式,践行“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核心理念,助力学生成为有自信、有担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课程体系化:高效赋能,融合育人

学校立足《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系统且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全方位成长。

学校严格落实劳动课程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劳动课程。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开展制作风筝、烤土豆等实践活动,借此打破书本知识的局限,切实掌握实用技能,提升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不仅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也成为培养具备劳动技能与良好品德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打造特色校本课程。低年级以“自理小能手”为主题,聚焦个人生活技能,如整理书包、系鞋带等,实现自我成长与完善;中高年级则围绕“校园美容师”“家庭小管家”等主题,开展清洁美化、烹饪收纳、种植养殖等实践。例如,学校开设了“多彩蔬果”校本课程,以萝卜、蚕豆等作物为载体,让学生既能通过书本了解生物学知识,又能在亲身实践中锻炼劳动技能、增强责任感。

基地特色化:因地制宜,赋能实践

学校打造了占地约两亩的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活动机会,让劳动教育与校园生活深度融合。种植园区由专人统筹管理,分块落实到班级。学生按季节种植蚕豆、玉米等作物,形成“种(科学栽培)—赏(观察记录)—收(实践操作)—品(成果分享)”的劳动教育主线。例如,在学校“玉米节”中,学生从播种玉米、日常养护到分工收获、制作美食,将劳动成果转化为舌尖上的幸福体验。

同时,学校鼓励学科教师带领学生到劳动基地中开展教学活动,开展跨学科和项目化学习活动。如语文课撰写种植日记、创作劳动诗歌;数学课测量种植面积、计算产量;美术课制作植物标本、开展写生活动等。学校科学组开展了“改造生态水池”项目化学习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设计图纸、测算材料成本,设计出将校园水池改造为兼具生态功能和美育价值景观的方案,实现了科学探究与劳动创造的有机结合。

活动多样化:以赛促学,以展促评

学校通过多样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劳动教育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学校定期举办劳动技能考核活动,如低年级的“叠衣达人赛”、中年级的“创意收纳秀”、高年级的“厨艺争霸赛”,并设置“劳动之星”荣誉称号,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还结合节气与节日开展特色活动,例如在植树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植树,不仅为校园增添了盎然绿意,更激发了学生爱绿、护绿的情感。此外,学校还推行值周班制度,由学生负责校园保洁、绿植养护、垃圾分类等任务,并通过劳动获取“童博士积分”兑换学习用品或参与特色活动资格,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成效与特色:从劳动到成长,从技能到素养

学校劳动教育成效显著,形成了“劳动+成长”的育人品牌。通过劳动实践,学生掌握了种植、烹饪、手工制作等30余项生活技能,同时培养了责任感、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也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学校“流动少年宫”活动被中国蓝新闻、瑞安新闻报道;通讯《蚕豆成熟季,孩童收获忙》被温州教育网转发。学校还在校园一角搭建“劳动风采小舞台”,定期举办成果展演,学生通过情景剧演绎农耕故事,通过诗歌朗诵赞美劳动精神。

未来,瑞安市云周中心小学将继续以劳动教育为支点,深化课程改革、拓展实践场域、创新评价机制、推动“五育”融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感悟劳动价值,成长为“脚下有根、眼中有光、心中有梦”的新时代接班人。

(瑞安市云周中心小学供稿)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