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澜
会议室里,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陈俊豪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起自己在实习企业研发的产品,“多亏了学校的‘多能’课程,现在我在公司身兼多职,研发、运营、销售、售后服务,样样都能干”。
他口中的“多能”课程,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必修课。“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小微企业为主,很多小微企业需要的是‘上手快、后劲足、一专多能’的全科型人才。如果能把学习环节提前到学校,那求职竞争力及职场适应力都会变强。”浙江长征职院副院长高创宽说,学校打通了9个二级学院的教学资源,开设了106门“多能”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知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视频剪辑技术…一开始接触“多能”课程,学生有些不明就里,但到了就业创业阶段,慢慢尝到了甜头。开网店是商务与贸易学院不少学生理想的就业方向,可创业涉及的知识面广,需不需要额外报班呢?新学期的课表给出了答案:中小微企业财务报表解读、网店运营实务、市场营销实务、物流管理实务、信息技术应用……“自主创业需要具备的技能,学校都替我们想到了,跟着课表踏踏实实学,就能少栽跟头。”学生王婧珂说。
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学校又发现,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在选人用人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建立一套更对口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体系,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从2018年起,学校“牵手”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及其会员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等,制定了《民营小微企业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等27项标准,并参照这些标准在校内启动了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制定评价标准,首先得弄清楚核心问题——小微企业需要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学校将岗位细分为企业管理类、会计统计类、商务贸易类、市场营销类、机械制造类、信息技术类、智能控制类、土木建筑类、幼儿托育类9个专业大类。9个专业大类分别依托对口的二级学院建立人才综合素质鉴定站,聘请教师和企业人员实施评价工作。
评价内容分理论知识、职业道德、主岗技能、跨岗技能4个方面,设初、中、高3个级别,以及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评价方式尽可能模拟职场:理论知识评价采用纸笔测试,职业道德评价贯穿日常教学全过程,主岗和跨岗技能评价根据专业类别选择更为灵活的答辩、访谈、机考、虚拟仿真、现场测试、作品制作、方案设计等形式。自2019年起,学生在第一、二学年末分批参加评价鉴定,目前90%的毕业生能取得对应门类的初级专业技术人员证书,个别优秀的能取得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证书。同时,每年鉴定工作结束后,各鉴定站会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标准并调整课程,确保教、学、考、用一致。
大一就要接受实战演练,学生压力大但也收获满满。15分钟内给出一套校园内某乳品店销量提升方案——时隔8个月,学生官嘉怡依然记得答辩题目,这是企业管理类专业人才鉴定站研发的200套情景性考核题目中的一套,“企业专家的话一针见血,告诫我学管理更要了解现实案例,积累实战经验”。对一些延续时间长、涉及团队协作的考核项目,学校还会根据企业建议,穿插在日常课程中,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以赛代考。
既然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鉴定,鉴定环境就要做到百分百还原。于是,汽车开进了教学楼一楼,发动机及底盘系统拆装、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诊断与维修等实操环节有了专门的实训室;工业机器人示教实训室里,墙上张贴的车间注意事项和企业文化标语,让人觉得走进了工厂。“这些在企业指导下搭建的实训基地,平时是练习场,鉴定时变身考场。”高创宽介绍,仅过去两年学校就新(改)建实验室41间。
不断输出的优秀毕业生引得一批企业慕名而来,与学校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组建工作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沈萍告诉记者,过去几年,杭州美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会录用10余名学院毕业生,所以提出在校内建工作坊,表现出色的学生,企业会优先录用。
据统计,学校近3年来向社会输送了17286名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96%,其中到浙江民营小微企业就业率达83.98%。学校面向1151家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实施评价改革后毕业生职业素养明显提升与有所提升的比例高达97.39%,99.22%的被调研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多岗适应能力表现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