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邹小芬 颜建胜
“在小学合唱歌曲《叮铃铃》的教学中,可以运用范唱、律动体验、图形谱等方式解决二声部演唱难点……”前不久,在丽水市莲都区中小学音乐单元教学研修活动中,囿山小学音乐教师蔡倩霞带来的教学分享,让来自大洋路小学的音乐教师毛娅妮受益匪浅。
蔡倩霞、毛娅妮除了都是音乐教师,她们还有一个同样的身份——大樟树教师合唱团的成员。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莲都区音乐教研员王晚霞是合唱团的发起人,也是合唱团的指挥,负责指导日常训练。成立初期,她从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选拔出40名具有一定音乐素养和唱歌基础的教师进行合唱训练。随着合唱团不断发展壮大,合唱团逐渐衍生出“向阳而生”研修课程,涵盖音乐史、音乐理论、指挥技巧和合唱编配等内容。同时,合唱团建立了导师制,由资深音乐教育专家和优秀指导教师担任导师,并为成员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
合唱团成员、高溪小学音乐教师潘周晶参加研修课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音乐史,深入了解了音乐流派与风格特点等知识,并在导师的帮助下尝试把音乐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参加合唱团是一次音乐之旅,更是个人的一次成长,从前辈身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我平时的工作帮助特别大。”潘周晶说。得益于此,她被评为丽水市音乐学科带头人,并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比赛中获佳绩,如微课《关山月》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等。
在合唱团,潘周晶的成长故事并非个例,许多教师都有着类似的成长经历。花园学校音乐教师沈静是最早加入合唱团的成员之一。刚加入合唱团时,她在合唱编配方面存在很多疑惑,不知道该如何根据团员声音特点安排声部、如何有效进行多声部歌曲教学和排练等。参加研修课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沈静逐渐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她指导的初中生合唱节目也多次在省、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获奖。如今,曾经的被帮扶者已成长为帮扶者,沈静成了合唱团的优秀指导教师。
据介绍,目前合唱团约有80人,几乎涵盖莲都区一线音乐教师。合唱团已成为全区音乐教师探索新教学方法策略的交流平台,是当地音乐教师研修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