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毛新 张红茜
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主体,在校研究生群体是学术研究的参与者,也是未来社会其他各领域发展的推动者。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研究生创业教育作为连接学术研究与市场应用的重要桥梁,在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独特功能。
研究生创业教育能够使市场主体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通过紧密合作促进知识、技术和资本实现高效对接,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优化研究生创业教育面临着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缺乏一个能够更高效整合信息、资源并促进决策共享的协同机制。具体来说,由于原本分属不同体系,在信息共享方面,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信息传递有所阻滞是正常的,但这种阻滞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容易造成影响;在资源分配方面,很多时候,尽管各方都拥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调配平台,资源利用效率会打折扣;在决策层面上,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加之沟通机制不健全,容易影响合作项目的推进速度。现有的协调方式主要依靠校友网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及师生自己的零散资源对接,但这些途径尚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求。比如,尽管校友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交流,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支持框架,其作用十分有限,在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方面力不从心;地方政府的支持虽然能在短期内提供一定的资源调配便利,但长期来看,这种支持缺乏连续性和可预见性,不能有效解决深层次的协同问题。
二是高校研究性学习模式与企业实践性学习模式之间的互嵌机制尚显不足。这不仅阻碍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经验的高效转化,还限制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实际效用。具体来说,一方面,高校的研究性学习主要聚焦于学术研究与理论知识的积累,以获得学术同行认可为主要目标。因此,研究生更愿花费大量时间在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上,易忽视对研究成果转化和商业化的关注。另一方面,企业的实践性学习则更注重于技术难题的破解与职业能力的提升,易忽视对研发的投入。如果两者能够更好互嵌,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方式,企业为研究生提供更好了解行业现状、掌握最新技术动态、体验真实工作环境的平台,研究生团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系统化的实践指导。
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研究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资源分散及决策协调难等多重挑战,亟须强化协同育人理念,健全产学研信息、资源联动机制,多管齐下完善机制。首先,健全信息沟通与决策机制。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构建一个开放的信息沟通平台。该平台不仅要提供技术需求发布、科研成果展示、合作项目对接等服务,还要有支持在线研讨、技术交流等功能,促进信息的高效流通,促使多方参与决策过程,以实现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即时通讯与资源共享。其次,建立专题小组与研讨机制。应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创业方向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的专题研讨会、技术交流会与合作研讨会等活动,邀请来自高校、企业和政府的代表共同参与讨论。不仅要促进各方之间的信息互通与共享,更要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利益冲突问题,减少合作阻力。最后,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应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或者孵化器,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确保各参与方在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能保护各自的知识产权。同时,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实地参与项目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作者分别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