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焕荣 通讯员 姚丽凤
日前,舟山“岛·城”教师研修共富支持项目“名师有约”专家团专门来到嵊泗县东海小学,围绕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本研修活动。“18位名优教师下岛帮扶我校25位教师,面对面、一对一地答疑解惑,这样的‘大’研修对我们离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质,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东海小学党支部书记邱晓炯说。
“镶嵌”在枸杞岛山坳中的东海小学由原枸杞乡小学和嵊山镇小学合并而成,是浙江最东部的一所渔农村学校,仅有学生132名。目前,经过新一轮优化调整,在舟山,像东海小学这样的离岛学校还有不少。那么,该如何更好地提升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好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舟山把突破口放在了教师的校本研修上。
“离岛学校教育质量‘小而优’须以教师队伍‘小而专’来筑基,而教师队伍‘小而专’则需要量质并举的研修来引航。”舟山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张维介绍。去年6月,舟山启动了“岛·城”教师研修共富支持项目,旨在通过“名师有约”专题下岛送培等形式,将城区优质的研修资源下沉海岛一线,有力破解离岛学校的研修难题,提升研修实效。
为此,该市依托舟山教育学院,整合市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全市第一、二批新锐骨干培养优秀学员,以及城区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等名优教师资源,成立“名师有约”专家团,专门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截至目前,参与该项目的名优教师已超过500人。“这为我们在‘小’学校办‘大’研修提供了充足的师资保障,但要切实提升研修的实效,关键还是要突破以往的研修模式,实现内容上‘按需送培’、形式上‘全员浸润’、目标上‘关注个体’。”舟山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每学期开学初,各离岛学校都可向舟山教育学院递交本学期的培训需求,形成需求订单。在此基础上,教育学院组织名优教师按需设计课程,并组织专家团将定制的研修培训送到相应学校。在下岛送培活动中,教育学院又在专家讲座、范例展示的基础上增设全员参与的观课行动、结构化研讨、访谈式研修等环节,开展“浸润研修”,增强教师的获得感。与此同时,教育学院还提前向离岛学校青年教师征集个人专业发展问题,形成成长问题清单,并在下岛送培时设置“移动成长会客厅”,由名优教师现场问诊,面对面支招,手把手改进。
两校合并后,东海小学在班级管理和德育方面遇到了不少问题。于是,本学期开学初,该校就向舟山教育学院递交了相应的培训需求,以及全校25位教师的成长问题清单。依据这两张“订单”,教育学院随即组织18位名优教师为该校定制了研修活动,包括主题班会课、分组研讨互动、观点分享会、专题讲座和专业成长会客厅等。
研修活动当天,从观课到研讨、分享,再到听讲座、面对面访谈,东海小学的教师们全员参与、全程投入。学校六年级班主任林思雨在现场提问“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庭作业习惯”,专家团当即给了设置奖励、设计分类作业、强化家校协同3个解决方案。“这样的定制式研修就是一次深度学习,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有思考、有话说、有进步。”林思雨说。
像这样的“大”研修活动,每所离岛学校每年都能开展两次。“当然,做精下岛送培只是第一步,要助推离岛学校校本研修提质更优化,还需构建长效的研修机制。”舟山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舟山进一步推动“岛·城”校本研修共同体建设,确立12所学校6个研修共同体,以城区优质学校为主导,围绕每学期的“大”研修主题,与离岛学校共同开展3~4次校本研修活动。
每年两次“大”研修、6~8次共同体研修,除去寒暑假,现如今,东海小学几乎每月都能开展一次研修活动。一年多来,该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明显,专任教师均在县级及以上的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教学比武等比赛中获过奖。据统计,截至目前,舟山已完成“大”研修12次、“岛·城”共同体学校线上线下研修50余次,打磨教育教学案例20余项、精品校本研修案例12项,累计服务教师近2000人次。
张维表示,下一步,舟山将继续坚持面向全员,突出分层分类,以小微研修、个案跟踪等方式深度支持离岛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队伍的梯度化发展夯实基础。同时,还将立柱架梁、搭建平台,引领离岛学校青年教师开展专业写作,用案例、论文、课题等形式把教学实践转化为个体和集体的专业思考,形成教师研修“学、研、用”的长效发展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