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学研修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

“团进式跟岗研修”力促教师深度转变


□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 葛林高 俞慧慧

初任教师俞淇炫在宁波市奉化区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将代表奉化区参加市级比赛。学校为此迅速组建跟岗团队备赛,团队成员中还有校级领导的身影。

从教第12年,宁波市教坛新秀、浙江省教改之星李倩顺利获评奉化区学科骨干。在学校跟岗团队助力下,她的专业成长之路可谓是一步一脚印,一步一收获。

……

在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尽管教师们的成长故事各有不同,却都离不开“团进”两个字,“自育、互惠、引领”正是教师们成长的关键词。学校以“跟岗共同体”为载体,将不同发展层级的教师组合配对,通过众筹项目、主体、资源、评价等要素,力促每一位教师从“边缘参与”到“深度合作”的转变。

学校党总支书记侯军波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是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过程,并提出“自我驱动,让成长自然舒展”的教师发展理念,以团队文化驱动教育研修,让所有成员获得充分发展。目前,学校梳理每位教师的教学关键能力,因需定制,组合了11个演练型跟岗团队、12个问诊型跟岗团队和10个任务型跟岗团队。每个团队配备一名领衔人,把教师从听众、看客带回教育现场。

在深耕校本研修的同时,学校深化城乡教育共动,与片区4所学校组建实验共同体,与温州的平阳县昆阳镇第七小学、文成县实验小学组建教共体,共同孵化项目成果,促进城乡教育共富。

一、靶向分析,定制发展菜单

跟岗研修实施前期,学校依据教师发展周期,划定“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三级进阶路径。

1.磨合期:技能磨合(1~5年):教师初入职,正处于角色、能力和知识体系的转化期,面临着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磨合,迫切关注专业活动的基本技能,以解决课堂中遇到的现实冲击。

2.胜任期:策略探索(5~10年):在教师能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运用技能后,需要由关注自我转向研究学生,灵活应用教学策略,完成较为复杂的教学目标。

3.突围期:理念更新(10年及以上):10年教龄的教师有较为明确的自我发展意识,能依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路线作自我规划,并探索、形成富有个人特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教学风格。

学校给每位教师绘制能力迭代图谱,精准定位各人的起点,助推各层级成员之间的配对组合。近年来,学校涌现3位特级教师、4位正高级教师、10位市区级名优骨干教师,另有3人次入选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市领军拔尖人才。

二、分层组队,形成组织形态

跟岗研修超越了传统的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的组织形式,据每位成员关键能力的发展需求,结合兴趣、性格、性别等多种因素,异质互补,按需配对,组建以技能磨合为表征的演练型团队、以专项主题实践为表征的问诊型团队、以改革项目探究为表征的任务型团队。

不同类型团队下设若干团队,为成员的升格提供个性化的路径,补救实践中的卡点问题,突破专业发展瓶颈期。

如演练型团队,主要针对磨合期教师,下设入职适应基地、情境模拟营、明星微讲堂、教学大师班等跟岗团队,通过同一层级教师集训,就他们发展的现实需求展开补差补缺。

再如任务型团队,则是以突围期教师为导师发起项目招标,由胜任期、磨合期教师自主配对参与。为避免尚处于磨合期的青年教师在团队中的“失语”现象,每个项目在团队内部做详细的任务分解,通过招标认领,每个层级教师承接适合自己的任务。

在跟岗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并不固定,成员经过一段时间跟岗,通过考核后能够成为导师乃至首席,再来带动后续团队的迭代升级。

教师们在跟岗研修的过程中,不仅磨炼了自己的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帮助他人,如何与团队协作,最大的变化是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三、四段十步,成就发展路径

针对当下“重开题,顾结题,轻中间”的“秋千式”研修方式,学校基于各层级教师的关键能力需求,相互协同、共同推进,架构起“四段十步”跟岗研修模型。通过“行、思、展、衍”为教师成长赋能。

“四段”是以“行(分解行动)、思(复盘问诊)、展(展评改进)、衍(实践衍生)”为节点的动态推进过程,每一段都有相应的分解步骤。教师可以根据任务进程,随时发起线上线下的会诊,由成员出题、团队答疑、现场改进,力求由以往的集体听课走向人人参与、人人学习的演练场。

为促使研究项目持续孵化,每个团队从课堂入手,聚焦关键问题,共同提炼主题,以达成研修共识。成员们带着主题走进课堂,形成案例;案例积淀,形成论文;论文统整,开发课题……在研修链条不断拉长的同时,鼓励成员们就每个项目继续深挖主题,持续开展深度研修。

2023年,该项目入选宁波市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行动项目,面向全市推广。近3年,各跟岗团队立项各级课题34项,获得含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内的市级及以上奖励达11项。语文、数学团队获评省先进教研组,一批名优教师快速成长。相关配套资源不断开发,如“一日一题”“名师金课”系列等12项,并出版7部著作,带动区域内外学校整体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