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寅琳 汀 兰
自1934年建校以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五常小学已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90载的教育征途中,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2014年7月,在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的力促下,五常中心小学与杭州师范大学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五常中心小学正式挂牌成为杭师大附属学校。随后,杭师大经亨颐教育学院及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团队进驻五常小学。
10年来,双方在教育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学校实现了从乡村学校到余杭区优质学校的转变。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服务。
走近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五常小学五常校区,大门口“优质润育,尚美生长”8个大字夺人眼球,图书形状石雕上的“让平常落地,让非常发生”让人眼前一亮。笔者不禁感叹,这与教育规律、与五常文化太契合了!
“这是杭师大丁贤勇教授团队与我们一起提炼的校训与办学理念。”五常小学党总支书记陶彦敏笑着说,“与杭师大合作,对学校而言,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够大幅提升教育品质、丰富教育资源。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还能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
在杭师大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五常小学的教育质量在这10年实现了稳步提升。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五育”并举。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五常小学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长的氛围不断优化,综合素质提高很快,“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理念落到了实处。学校连续3年区域教育督导考核都为优秀,教学质量检测名列前茅,艺术、体育、科技等比赛荣誉颇丰。不同层次教师培养力度加大,教师成长很快。近年来,学校综合荣誉不断增加,获评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数学文化实验学校、全国智慧工程实验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金牌)、浙江省第一批中小学阅读引领学校等,美誉度不断提升,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
与杭师大的合作对学校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那具体带来了什么呢?
结合在地文化,设计校园文化
在校园里徜徉,你肯定会被各种文化景观吸引——“五九纪念廊”“洪氏智学馆”“少年达摩院”“杨家讲武堂”“洪升戏剧社”“阳光生态园”等,背后有红色文化,有健身武术,有科学未来等,指向的是“五尚”——“尚善、尚思、尚勇、尚雅、尚毅”的育人目标。
显性的环境建设隐含的是文化理念。
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互为表里。没有精神内核的校园文化空做表面文章,没有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无从体现。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校秉承“文化滋养、承古开新、蒙以养正、玉汝于成”的精神追求,梳理学校的精神内核作为顶层设计的指引,使后续的建设工作不背离初心。
校训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优质润育,尚美生长”作为学校办学与发展总目标的体现,是指导学校所有行动的出发点。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初心所在,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杭师大专家和学校教师们认为五常小学立足于五常,自然应当在“常”字上做文章,因此设计了“让平常落地,让非常发生”的办学理念。五常因“五尚”发展而来,在“五育”的大框架下,结合五常在地文脉特色,提出与“五育”对应的“尚善、尚思、尚勇、尚雅、尚毅”的“五尚”育人目标。
由此,“优质”是学校教学的水准,“润育”是学校教育的方式,“尚美”是学校对学生的期许,而“生长”则是学生、教师、管理层乃至学校的共同成长。
以校训为学校行动的总指南,五常小学希望校园是孩子放飞梦想的乐园,提出学风是“活泼、机智、合作、拼搏”;希望校园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提出教风为“热忱、博雅、亲和、卓越”。
这样的文化顶层设计为学校的发展定下方向。
陪伴式成长,教师在细微处起飞
“当很多教师还在用老课标上课时,我们已经用新课标设计我们的教学。别人为转型痛苦时,我们过渡很顺利。”数学教师倪圣德说,这得益于杭师大对接五常小学的学科带领者李国强。李国强教授是教育部新课标修订专家组的成员,他提前给教师们“吹了风”。
教科室主任卢洁很感谢杭师大的教授们:“他们约我们合作写一组研究文章,公开发表。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对学术论文的发表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在学术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灵感和启示。”
德育处副主任、英语教师沈青说:“我们是双导师制。教科研导师潘春雷教授指导我们如何撰写论文和课题,课堂教学导师为我们提供更多学习和上展示课的机会,在上课、磨课、说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课堂设计和实施能力。”
“李菁教授会十分细致地点评每一堂课,也会十分仔细地点评每一篇论文,让我们很感动!”语文教研组组长潘乔娜说。
“我特别感谢许建美教授,她让我走上了大学讲台,给未来的教师们讲讲做班主任的技巧。讲的虽然是我熟悉的班主任工作,但经过许教授的梳理,我豁然开朗,从此以研究的眼光看待我的工作了。”教师黄巧英充满感激。
教师们你一言我一语,满满都是对杭师大教授们的感谢。“看我们上课、写作,然后进行针对性指导。这种陪伴式指导,让我们成长很快。”倪圣德的话也是大家的共同感受。
近几年,由杭师大选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教学指导团队到五常小学对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提升专项指导。杭师大的教授们基本每两周到校指导一次。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与特级教师对话”“校际联盟”“与名家教师同课异构”“省培项目亮相课”等方式,改进了教师培训提升模式。依托杭师大教授等专家资源,学校建立了教师发展塔式成长营。邀请业内专家,对教龄3年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把脉问诊式随堂听课,面对面指导、点对点帮扶,助其夯实塔基,站稳讲台。随后,根据专家建议,结合个人需求,依托校内研究型教师,合理搭配师徒,实施基于项目式的“青蓝工程”跟踪培养。要求跟着师傅完成指定课题研究,逐步从经验型教师发展为研究型教师。
杭师大、学校教研组、各科室积极创设各类展示平台,基于教师不同发展层次的需求,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校内草根名师示范课、杭师大经亨颐教育学院双师展精品课、新教师亮相课、汇报课、校内教研课、青年教师大比武等形式锤炼教师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助力教师发展。
同时,学校开展先进教学经验的辐射工作。在省教育厅、杭州市教育局和余杭区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学校承担了与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中心小学“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任务。从之前的校内教研转变为直播式的实时教研,无形中让教师们倍感压力。每节课前,教研组、备课团队都需要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查阅资料、推敲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磨课修改等工作,只为能给两地的学生们呈现更充实更精彩的课堂。其间,学校也会邀请杭师大专家参与到课堂中来,从直播教学的角度指导教师成长与发展。学校顺利完成同步课堂教学,得到了对方学校的高度评价。
建立制度,优化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优化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它涉及多个方面和层次。在杭师大的帮助下,五常小学建立了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了管理效率。学校注重顶层设计和过程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从健全细化制度入手,在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从而让课堂教学效果从“随机”迈向“可控”,点滴之间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各种制度,比如会诊式集体备课让备课更有效,常态化巡课让过程更可控,质量分析跟踪使推优提质更均衡。
学校邀请杭师大专家参与集体备课,在讨论中不仅让全体成员知道怎样做,还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让备课摆脱形式,摒弃机械重复的“抄教案”无效劳动,才能提高备课的实效性,使备课真正为上课服务。学校提出“五统”要求,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课内外作业设计,统一答题格式要求,统一作业批改方式”,保证备课有效。
学校也会邀请杭师大专家团队深入到教师的课堂,从平时的上课中找准教师问题,提升教师课堂效率。秉着“重过程,早发现,早帮扶”的原则,学校还制定了巡课制度,从师生课前准备情况、教师执行课表情况、教师课堂行为表现情况、课堂教学的组织纪律4个方面,不定期巡查,并跟踪复查,以求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结合在地资源,设计课程体系
一到课后活动时间,一群学生就会跟着武术师傅,舞动特殊的器械,虎虎有生气。这是非遗文化“十八般武艺”进校园的场景。目前,“十八般武艺”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金名片”,“听见鼓角铮鸣,看见波澜壮阔,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脉动”。学校也因此成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在杭师大周武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学校整理了《五常十八般武艺》校本教材,并与友谊社区结对,聘请五九纪念馆馆长、杭州市洪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洪明宝担任校外武术总教头,对专职体育教师和学校社团学生进行培训。社团采取村校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洪园西溪火柿节等活动中,学生们的表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十八般武艺”是学校拓展课程的一种,这样的课程学校还有很多。
在杭师大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在弘扬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五常的水乡文化、尚武文化等,融合五九精神、阿里巴巴的创新精神,开设青青子衿国学社、呦呦鹿鸣农耕社、央央旗旐武术社等多类实践课程,打造时尚书香校园文化。基于突破“平常”、抓住“非常”的办学理念,五常小学“溪望书院”课程体系应运而生。学校紧扣“全面德育,全员德育”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德育课程,逐步形成了以“四系列、六体验、八主题”为代表的系列化仪式课程和以“一班一品、校园文化节”为代表的创新系列化德育课程。“溪望”谐音“希望”,“溪望书院”课程体系追求小新而灵动,能起聚合之用,让学生能够从这些课程中汇聚成长的能量。
学校根据地理优势,设计了以西溪湿地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包括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等。如争做“西溪湿地守护者”“西溪湿地小导游”等,让学生们欣赏西溪湿地的景观风貌,进行西溪湿地周边城镇建设发展状况、西溪湿地与龙舟竞渡、西溪湿地相关民俗文化等研究。
依托阿里巴巴的资源,学校建立了绵绵巧思达摩社,由社团教师带队,让学生探秘阿里巴巴和阿里巴巴达摩院。学生可以借此机会问道阿里和达摩院,拓展视野、增长见识,近距离感受执着、思考、坚定、创新的阿里文化。
学校贯彻落实“全面德育,全员德育”理念,追求人人做德育、时时做德育、事事有德育。为此,学校整合各类资源,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包括开发并完善星卡评价体系,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开展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项主题教育;等等。学校有意将德育活动课程化,打造特色校园德育活动课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收获好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校结合西溪湿地洪氏文化,以及“创智五常”的地域特色,编写“西溪风情”校本德育课程系列丛书。该丛书旨在反映西溪湿地风景名胜、风土人情,在搜集民间谚语、故事、习俗等基础上进行编写,现有《漫漫轻歌》《闻香寻味》《古韵乡风》《悠悠水乡》《物华天宝》《谈古论“境”》6册,分别对应6个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