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要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行动的动力,必须从日常工作中做起,本期探讨——
□本报记者 言 宏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891.78万名专任教师,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家精神蕴含在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共性特质中,是集体人格的体现。其实,真正的教育家是从万千普通教师中产生的。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具备教育家的精神品格,把对学生的关爱融入生命历程。他们日积月累,把平凡小事做好,成就了非凡的事业。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对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全面系统部署。这份纲领性文件指出,经过3~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
日前,杭州师范大学邀请到9位中小学名校长代表,他们中有“国培计划”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的学员,也有历届“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的学员代表。现场,他们分享了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各自付诸的实践。
以在地资源培育家国情怀
教育家精神中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对于办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是容易的,然而,要将这种追求具体化、实践化,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
比如学校教育以知识学习为主,抽象的知识使学习者脱离了直接经验和真实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原校长黄莉提出了“办学在地化”的观点,强调教育要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利用本土资源,通过真实情境体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他们的做法是实施在地化课程,突破固化的学习科目、固定的学习时间、固有的学习场域,以中国传统文化“格物致知”为思想内涵,以家乡地域风物为承载,以项目式学习为路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核心素养落地。6年来,在地风物课程从最初的枸杞、茶、瓷、石头课程到后来的“贺兰山寻”“黄河纪行”课程群相继落地,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给宁夏儿童的素养大课”。学生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和验证知识,增强了教育的实践性和地方适应性。在这种体验式、探究式课程中,学生获得了以家乡风物联通世界的认知方式,获得了与山水相知、与文化基因连根的民族情怀,唤醒了家乡富足感、文化自信感。
建德市航头中心小学创办于1911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所处的航头镇是农业大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农耕资源,但学生已缺失了本该有的农耕常识、农民的优秀品质。校长邵静说:“学生身边的资源都特别有生命力。我们要挖掘本土资源,发挥传统优势。”基于此,学校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因地制宜,结合校史,挖掘农耕文化中的教育因子,帮助学生重拾农民的优秀品质。他们提炼了“勤、善、智、勇”4个品质,勤为本,善立身,智以用,勇当先;建设了“两馆两厅一廊一农场九工坊六基地”的农耕教育环境;基于农耕文化,打造了农系列的特色品牌项目。
“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农民,而是要培植农耕情怀,重拾农民的优秀品质,培育学生亲农爱农爱家乡的精神,将来能回到家乡,反哺家乡。”邵静说。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陈立华认为,责任意识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必须重视学生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传承,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心中。
关注差异 因材施教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方面,那怎样才能真正做到?
“教师眼中要有活生生的、有缺点的人,要启迪智慧,而非灌输知识。要润物无声,而非耳提面命。”杭州市青蓝小学校长娄屹兰这样认为。她分享了一个前几天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在青蓝小学的“经历诊断会”中,一名语文教师提出:一年级有五六名学生“g和d,k和t,n和l”发音混淆,建议在拼音闯关游戏中,对于能认识拼音但发音不准的学生,忽略错误,认定为正确,让学生顺利跨过第一道坎,目的是鼓励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话音刚落,就遭到高年级教师的集体反对,他们认为如果基础不扎实,以后看拼音写汉字错误率就会很高,会影响学生自信。面对“活生生”“有缺点”的学生,教师该怎么做?经过1个多小时的辩论,教师们达成一致:11月底测评时,学生有不足可以通过;二年级结束前,学生需要读正确才能真正过关。教师们还商定针对这些学生的差异,给予不同的时间、次数的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产生学习的效能感。
在娄屹兰看来,教师要敏锐识变,全方位重塑自身,明确自己的定位是专业的学习引导者,而非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教育家型教师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运用规律,将理论转化为具体做法,在学校中实施并反复修正,形成利于学生发展的优质教育成果。
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叶青记得刚刚当校长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次大型的德育活动。为了上档次,确保演出效果,他们从学期初就开始构思,还加班加点训练。最终,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正当班子全体成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一名老教师找到了他,说:“校长,这次活动非常精彩,但参加活动的只是少数学生,当天每班都有不少学生留在教室里,他们有些失落。”老教师的一番话,让他感到确实忽视了多数学生的感受。有了这次活动的教训,那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全校1300余名学生人人都走上舞台,展示自我。
当下,有些舆论会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咎于考试和作业。其实,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长期没有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让学生的学习和生命与世界相连接,就会产生责任感,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为此,该校鼓励学生在校园里体验各种岗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停车问题、农场灌溉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帮助他们实现生命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产生学习的动力。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新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岚认为,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开启学生的智慧,更要滋养他们的心灵。阅读是启智润心的重要途径。自2014年起,新知小学将“润心读书节”提升为“润心读书年”,从“节”到“年”,学校以阅读为核心,以整年为周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系统化的深入的阅读课程建设。11年的坚持,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校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书香校园”的荣誉。
教育改革越是深入,就越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看见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生命、生长、生活。这是校长们对教育家精神最朴素的理解和践行。
理想信念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赵红认为,勤学笃行是校长实现职业价值的自我表现,求是创新是校长追求真理、传播真知的精神样态。校长的职业价值,在于不懈追求与自我超越。要将素养提升落实在每一门课程中,为学校的再生长补足精神之钙。赵红曾任佳木斯市向阳区立新教育集团总校长,带领团队打造了黑龙江省第一个AI数字化校园,形成了“智慧安防”“智慧借阅”“智慧运动”“智慧书法”“智慧评课”等智慧管理系统。学校以数据素养和智能素养为核心,全面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数智力”,引导教师努力践行智能化、生本化、互动化的三化课堂模式,充分体现智慧校园的便捷功能,最大程度地将信息化转换成提升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助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榕湖小学校长龙桂丽认为,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道传承,是新时代教师群体走向卓越的重要标杆。乘着广西—东盟华文教育联盟的东风,该校与柬埔寨一所华文学校结对共建。她还作为广西名师巡讲团的一员,到西班牙、葡萄牙讲学,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将中国优秀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广泛传播,以榕湖小学为基点,努力让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为推动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新时代华文教育的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让理想信念牢铸师者之魂”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庞仿英的教育理念。她相信未来科技城的崛起近在眼前,随即提出“打造适应未来发展的高品位优质科技城学校”的目标。她认为,要更新学校的质量观。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文化知识,还要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有情趣的审美等。她带领教师团队积极开发并实施梦想课程、投身理想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魅力班级建设、致力于个人的专业发展,为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共赢的局面,践行着“教育,为学生有意义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这段历程让庞仿英深刻感悟到:当育人成为使命,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会激励教师突破小我。她认为,仓中教师诠释的就是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编后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也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业。新时代新征程上,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践行教育家精神,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发展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潘春雷说。
如何将理念落到实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说:“当前在中小学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校长和教师正确认识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让教育家精神切实转化为真实的行动力量。”
采访中,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表示,不要过高定义教育家,“有创新的实践,有自成体系的教育理论,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可以称为教育家,无非教育家有大小之分。教育家精神是校长、教师人人要具备的,践行教育家精神,关键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堂课”。
期待教育工作者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教育的力量,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