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魏 立
“酒药和糯米要充分搅拌,再搭窝,然后放置24小时……”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心小学教师柯国华是做甜酒酿的高手。这阵子,他一直在学校越文化研究博物馆的小小酒作坊内教学生制作甜酒酿。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戴上手套,搅拌糯米。随着一粒粒糯米在指间翻滚,大家已经开始期待这一坛甜酒酿的清甜。
小小酒作坊是从上学期开始“营业”的。在课后服务时段,学生们可以在小小酒作坊里跟着教师开展“鉴水酒香”项目化学习,通过检测鉴湖水、制作甜酒酿、设计酒标贴、灌装香雪酒等,真实地感受将“一粒米”变成“一滴酒”的神奇魅力。
湖塘中心小学位于鉴湖之畔,地处十里湖塘,采会稽灵气,如何以鉴湖文化涵养少年儿童是学校一直以来探索的课题。2003年创建的越文化研究博物馆是一张校园文化的金名片。博物馆共三层:一层是古桥馆,布置了11座各具特色的古桥模型,供学生探究江南水乡的桥文化;二层是黄酒馆,展示了绍兴黄酒的历史文化,还有黄酒制作工艺体验区域;三层建有古宅馆,还原了绍兴民居、台门、窗棂等越地风物。这两年,学校围绕“鉴水育人”理念,依托这座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化学习课程,带领学生对十里湖塘的历史文化进行沉浸式体验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山水的探索兴趣和热爱之情。
传承鉴湖文化还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对六(3)班学生周弈天来说,今年春天的研学之行令他印象深刻。“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在学校古桥馆进行绍兴古桥项目化学习时,周弈天知道了贺知章、李白、陆游等名人都曾在鉴湖流连,便对十里湖塘充满了美的印象。春天,在教师的带领下,他和同学们来到西跨湖桥,数一数台阶,量一量高度,画一画古桥,“看到这精巧的结构和精美的桥饰,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关于古桥的历史和结构知识变得更形象了”。
漫步西跨湖桥头,远眺鉴湖风光,丈量唐诗之路的散落诗篇;步行官塘,走访七尺庙,寻找“金龟换酒”的风雅典故;寻访村民,聆听鉴湖故事,感念鉴湖之父马臻的丰功伟绩……鉴水资源衍生而来的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在学生们一次次的行走寻访过程中变得可看、可听、可触摸。
本学期,学校还在原有的项目化学习课程基础上开发了“醉美湖塘”四季农时项目化学习课程。最近,校园内桂香阵阵,各科教师纷纷组织学生围绕桂花进行多学科的项目研究: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探寻桂花的意象之美,美术教师邀请学生用画笔记录桂花的形态,劳动教师带领学生摇桂花,制作传统桂花甜点……在冬天制一坛醇厚的黄酒,在春雨绵绵中探寻笋芽尖尖,在炎炎夏日品杨梅酸甜,一系列以湖塘本地特产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等着学生们去体验。
校长傅国海表示,学校将不断打磨升级课程,打造传承“鉴湖文化”的精品课堂,用鉴水般的品格助力学生美好成长,以鉴湖文化培育清、灵、醇、真的“鉴水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