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雅
今年8月,在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上,由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组建的“行知气垫零队”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气垫组(专科组)一等奖,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
获奖团队成员均来自学院打造的“创驰拔尖班”。近年来,面对“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学院突破传统汽车专业教育模式,创新推出“创驰拔尖班”,通过从岗位出发制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系统重构课程体系和项目,不断探索汽车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适应行业新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重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软”实力
传统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将汽车修理和整车装调作为主要培养方向,因此课程设置落脚多在机械和电子方面。随着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如果只是简单地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计算机类和通讯控制类的课程,会因为这些新课程与原有机电类课程关联性不高,导致学生的能力提升十分有限,在毕业求职时缺乏竞争力。
为提升学生的专业“软”实力,学院创新打造了“创驰拔尖班”,通过大量引入集成放大器的设计与应用、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智能车主动避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实操项目和小组合作研发项目,创新了“项目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壁垒,带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创驰拔尖班”,低年级学生需完成电子电路、软件开发、结构设计三个方向的基础项目,高年级学生则需要综合运用各专业知识推进项目。所有教学项目都是从实际项目中简化而来,不仅涵盖了汽车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还包括了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技能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将课程和大赛进行一体化设计和推进。
为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未来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还将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革,要求每门课程必须搭配一个研发或者实操类项目,并将此作为最终的考核依据,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此外,学院还创新引入了“学生导师制”,以此保障项目制的实施效果。对每名入选“创驰拔尖班”的学生,学院都会根据其专业兴趣安排一名学长作为其学生导师,不仅让新生更容易上手、尽快融入群体,也让老生“温故而知新”,这一模式深受学生好评。
创新培养机制,适应汽车“软”时代
如今,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已从交通工具变成了一个高度集成的智能系统,汽车行业的“软”时代正加速到来。
“创驰拔尖班”的成立,不仅可以满足浙江省汽车智能领域中小企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的技术技能实现从“机电”向“机、电、软”的方向转变,“创驰拔尖班”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对选拔方式、组织过程、考核机制、淘汰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学院建立了“创驰拔尖班”专用工作室,以此代替传统班级模式,将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组织,给每名学生配备了价值万元的专用电子仪器设备,提供专属工位用于学习和日常训练。相较于传统的行政班走班上课模式,工作室制度对开展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实践能力提升、跨学科合作、资源优化配置、师生关系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都具有巨大的优势,有助于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等方面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为摆脱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只重视考试成绩的弊端,“创驰拔尖班”将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放在评价的突出位置,通过构建项目考核和竞赛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案,使其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该评价体系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考核,学生对各个项目的完成度是其中主要的评价标准。
“创驰拔尖班”还将课程和比赛紧密衔接,以赛促学,同时通过比赛来验证教学成果。2023年和2024年,该班学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一等奖第一名。